行盜之前,先吃人腿

李廓是晚唐人,出身隴西世家,宰相李程之子,詩人賈島摯友,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考中進士。

此前,李廓多次落榜,又多次復讀,每年奔走於趕考的路上。有人說了,考進士那麽難?當然難。按唐時慣例,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只錄取二三十人,其上榜比率就可想而知了。很多人,考中進士時都已經滿頭白發。比如詩人顧況之子顧非熊,段成式的好友。此人在當時非常有名,之所以有名,不是因為詩歌。雖然他的詩寫得確實不錯,隨手摘錄幾首:

《閭門書感》:“鳧鹥踏波舞,樹色接橫塘。遠近蘼蕪綠,吳宮總夕陽。”

《桃巖懷賈島》:“路向姚巖寺,多行洞壑間。鶴聲連塢靜,溪色帶村閑。疏葉秋前渚,斜陽雨外山。憐君不得見,詩思最相關。”

《題馬儒乂石門山居》:“尋君石門隱,山近漸無青。鹿跡入柴戶,樹身穿草亭。雲低收藥徑,苔惹取泉瓶。此地客難到,夜琴誰共聽!”

《天津橋晚望》:“晴登洛橋望,寒色古槐稀。流水東不息,翠華西未歸。雲收中嶽近,鐘出後宮微。回首禁門路,群鴉度落暉。”

《送馬戴入山》:“古木亂重重,何人識去蹤。斜陽收萬壑,圓月上三峰。雲裏泉縈石,窗間鳥下松。唯應采藥客,時與此相逢。”

顧非熊曾當面對來訪的段成式說,他上輩子就已是顧況的兒子了,但不到二十歲就死了,因念及父情,魂遊幽冥,感動冥界,於是這輩子又成為顧況之子,所謂:“成式嘗訪之,涕泣為成式言”。

顧非熊之所以出名,是因為考進士:連續三十年,都名落孫山。在他的詩歌中,有很多表現落榜後郁悶心情的,如《會中賦得新年》:“萬古如昨日,一年加一晨。暗生無限事,潛老幾多人。歸路舊侶盡,故鄉回雁新。那堪獨惆悵,猶是白衣身。”《下第後寄高山人》:“我家堂屋前,仰視大茅巔。潭靜鳥聲異,地寒松色鮮。人眠甕牖月,鹿飲竹門泉。多愧鄰高隱,無成又一年。”

唐穆宗長慶年間,顧非熊再次落榜,這件事終於讓平時很少幹正事的穆宗皇帝發了怒,責問考試部門:人家非熊同學連續考了三十年,人生有幾個三十年?你們也太過分了吧?皇帝命令主管考試的大臣好好反思,最後重新張榜。有了皇帝的關照,顧非熊終於考中進士啦。這時他已五六十歲了。當時,有人感慨地作詩如下贈非熊:“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晚,須逢聖主知……”

再回到李廓,他不是出身隴西世家嗎?而且父親李程還做過宰相。有這樣的背景,想做官的話,還這樣費勁?

還真是這樣。

在晚唐,雖然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仍具美譽度。但他們要想進入仕途,參加科舉考試幾乎是唯一辦法。

所以,李廓的郁悶和顧非熊的郁悶是一樣的。在《夏日途中》一詩中,李廓這樣寫道:“樹夾炎風路,行人正午稀。初蟬數聲起,戲蝶一團飛。日色欺清鏡,槐膏點白衣。無成歸故裏,自覺少光輝。”《落第》一詩則言:“榜前潛制淚,眾裏自嫌身。氣味如中酒,情懷似別人。暖風張樂席,晴日看花塵。盡是添愁處,深居乞過春。”

後來,李廓終於上榜,初為鄂縣縣令,後漸漸升為刑部侍郎。唐宣宗大中年間,終於武寧軍節度使任上。這個職務雖然不低,但卻非常的危險。如果說是拎著腦袋做官,都不是誇張的說法。因為駐徐州的武寧軍士兵,在中晚唐時以驕悍出名,驅逐主帥、擅殺主將如兒戲。所以,李廓在任上時,經常受小兵欺負。最後,果然被他們趕回了長安。後世覺得這不可思議:作為一方主帥,怎麽會拿手下的士卒沒辦法?

中晚唐的神奇就在於此。

下面的故事講的是,李廓出任武寧軍節度使前,做潁州刺史,管界發生一奇案:官府捉住七名盜賊,審訊中,他們交代,每次盜竊前,必須先吃幾條人大腿。

這確實叫人豎一下耳朵。

李廓得知此事後也很好奇,親自審訊。為首的盜賊說:“在我們這行,有個老大,現已隱退。但說起此人,算得上大唐巨盜了,是我們的偶像。經人引見,已金盆洗手的他老人家,接見了我們。在央求下,他傳授給我們一個秘訣:盜竊前,如果吃點人肉,那麽入室內,其家人必昏沉不醒,或如中魘症一般,呆傻而不知反抗。我們按他老人家說的去做了,果然十分靈驗。”

《酉陽雜俎》中記載的這個故事,雖然只有幾句話,但確實令人汗毛倒豎:“李廓在潁州,獲光火賊七人,前後殺人,必食其肉。獄具,廓問食人之故,其首言:‘某受教於巨盜,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沉,或有魘不悟者,故不得不食。’兩京逆旅中,多畫鴝鵒及茶椀,賊謂之鴝鵒辣者,記嘴所向;椀子辣者,亦示其緩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