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與靈芝

先說發生在唐朝寧州的一則短新聞:

當地農民耕地,在地裏掘得一物,樣子類似堆積在一起的菌類,上面似乎有上千只眼睛一樣的東西,農民不知挖到的是什麽,把它移到路邊,行人大多也搖頭不知,直到一個西域胡僧出現:“你挖到的是太歲,快埋掉,否則……”

農民雖沒讀過什麽書,但也在老人那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別在太歲頭上動土!”驚恐中,他趕緊將太歲移回原處,埋進土裏,但一年後他和家人還是死去了。

在太歲頭上動土,歷來被認為將會招致災禍。這種禁忌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比唐朝還遙遠的時代,人們就對太歲充滿敬畏,認為太歲充滿神秘色彩,見過它的人萬中無一,一旦遇上則是極惡的兇兆。

關於太歲出現的新聞不止此一條。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也有記載:山東即墨縣百姓王豐掘地見一肉塊,“大如鬥,蠕蠕而動”,王豐擔心遇見了太歲,慌忙把坑填上,但晚了,“肉隨填而出,豐懼棄之”,那肉塊追至王豐家,“經宿肉長,塞於庭”。幾日後,王家老少全部暴斃而亡。在這裏,令人恐怖的是太歲不斷變大,最終塞滿了王家的庭院。

太歲到底是什麽?

太歲並不是虛構出來的東西,在人間確有其物。

它是一種生在土壤裏的非常少見的“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黏細菌復合體”。它有一個特點:假如你拿刀切一塊,它馬上又會長上。所以,在古人看來,太歲具有超能力。

當然,也有不怕太歲的。

晁良貞能判知名,性剛鷙,不懼鬼。每年,恒掘太歲地豎屋。後忽得一肉,大於食魁,良貞鞭之數百,送通衢。其夜,使人陰影聽之。三更後,車騎眾來至肉所,問太歲:“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報之?”太歲雲:“彼正榮盛,如之奈何!”明失所在。(《廣異記》)

晁良貞曾在地裏挖出一個太歲,不但不害怕,還抽了太歲數百鞭。後來,有一天晚上,他偷聽到有聲音問太歲為什麽受辱而不報仇,太歲沮喪地說:“晁良貞精氣強盛,我拿他也沒辦法啊!”轉天,那個倒黴的太歲便不知道逃到哪兒了。看來,太歲也是看人下菜的,欺軟怕硬。

另外,據古書上記載,倘若在地裏挖到太歲,雖為兇兆,但若立刻抽它百鞭,便可免除災難。晁良貞用鞭子抽打太歲的初衷即在於此。他很幸運,最後把太歲搞定。但也有不成功的:“上元末,復有李氏家不信太歲,掘之,得一塊肉。相傳雲:‘得太歲者,鞭之數百,當免禍害。’李氏鞭九十余,忽然騰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盡……”

在上面的故事中,李氏用鞭子抽打了太歲九十多下,快到一百下時,太歲忽然消失不見,隨後其家七十二口死亡殆盡,可謂功虧一簣。其實,對付太歲,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直接把它蒸著吃了,即以毒攻毒,一如下面故事中主人公所為。但意外的是,當主人公吃完後,發現那不是太歲。

蘭陵蕭逸人,亡其名。嘗舉進士,下第,遂焚其書,隱居潭水上,從道士學神仙。因絕粒吸氣,每旦屈伸支體,冀延其壽。積十年余,發盡白,色枯而背僂,齒有墮者。一旦,引鏡自視,勃然發怒,且曰:“吾棄聲利,隱身田野間,絕粒吸氣,冀得長生。今亦衰瘠如是,豈我之心哉?”即還居鄴下,學商人逐什一之利。凡數年,資用大饒,為富家。後因治園屋發地,得物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逸人得之,驚曰:“豈非禍之芽?且吾聞太歲所在,不可興土事,脫有犯者,當有修肉出其下,固不祥也。今果有,奈何!然吾聞得肉食之,或可以免。”於是烹而食,味甚美,食且盡,自是逸人聽視明,力愈壯,貌愈少,發之禿者盡黰然而長矣,齒之墮者亦駢然而生矣。逸人默自奇異,不敢告於人。後有道士至鄴下,逢逸人,驚曰:“先生嘗得餌仙藥乎?何神氣清晤如是。”道士因軫其脈。久之,又曰:“先生嘗食靈芝矣!夫靈芝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者是也。”逸人悟其事以告,道士賀曰:“先生之壽,可與龜鶴齊矣。然不宜居塵俗間,當退休山林,棄人事,神仙可致。”逸人喜而從其語,遂去,竟不知所在。(《宣室志》)

江蘇蘭陵有位蕭逸人,不知其名,曾入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榜未中,遂焚書退隱,跟道士學神仙之術。

後來,他開始絕食辟谷,每天清晨,在水邊伸展骨骼,吸納野外之氣,以求長壽。但似乎不那麽成功,因為十多年後,本還是青年的蕭逸人,頭發已完全白了,面色枯槁,牙松背駝,看上去老得不成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