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鑒寶(第5/5頁)

貞觀中,有王順山悟真寺僧,夜如藍溪,忽聞有誦《法華經》者,其聲纖遠。時星月回臨,四望數十裏,闃然無睹,其僧慘然有懼。及至寺,且白其事於群僧。明夕,俱於藍溪聽之,乃聞經聲自地中發,於是以標表其所。明日,窮表下,得一顱骨在積壤中。其骨槁然,獨唇吻與舌鮮而且潤。遂持歸寺,乃以石函置於千佛殿西軒下。自是,每夕常有誦《法華經》聲在石函中。長安士女觀者千數。後新羅僧客於寺,僅歲余,一日,寺僧盡下山,獨新羅僧在,遂竊石函而去。寺僧跡其往,已歸海東矣。時開元末年也。(《宣室志》)

當然是那個新羅僧人所為。

實際上,如果進行推斷的話,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有預謀的盜竊事件。新羅僧人入悟真寺,就是沖著寶物來的。他偽裝得太成功了,欺騙了所有人。當這一天,寺內眾僧下山參加一個活動而讓他留守寺院時,他趁機溜入千佛殿西堂下,將裝有骷髏寶物的石盒竊走。

寶物失竊後,悟真寺派人多方追查新羅僧人,朝廷也參與了追捕,但最終一無所獲。後來得知:那僧人在得到寶物後,沒敢在大唐停留,而是一路夜行,渡海歸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