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奇遇

唐人李亢所著《獨異志》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戰前夕,有一隊人馬悄悄行進在通往洛澗的山路上。

這隊人馬有一千五百人(檀道鸞的《續晉陽秋》中說有三千人),帶隊者是王蓬,當時任參軍之職,一個玄學論者。他奉命支援著名的北府兵前鋒劉牢之將軍。後者正在淝水附近的洛澗與前秦苻堅的先頭部隊激戰。

由於行軍中出現了某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王蓬帶著士兵趕到洛澗時,那裏的戰鬥已經結束。

他們在臨近洛澗的一個叫冶溪的地方,整整耽誤了三天。

關於行軍耽擱的原因,在後來的野史筆記中有過一些記載,但說法各異。其中,李亢《獨異志》的記載最奇怪:“時淝水接戰,晉參軍王蓬率北府兵趨洛澗,援牢之。至冶溪,有偃旗潛行山道,蓬以弩箭攻之。嘩,有器鳴,火焰出,聲震於野。北府兵有中火焰者,遂仆地,血流不止……”

看來,在抵達洛澗前,王蓬的軍隊已經和敵人相遇。

按李亢記載,王蓬遇到的只是一小股從前線潰敗下來的軍隊,而且他沒有道出這支小股部隊來自何處。

現在,可以大致推測一下當時的情況:

由於前方戰事吃緊,而且淝水一戰關系到東晉王朝的生存,所以王蓬下令叫士兵星夜兼程,直趨洛澗。是日行至冶溪,洛澗在望,天色已晚,前軍點燃火把。就在這時,一隊形跡可疑的軍隊突然出現在不遠處的山道上。

當時,有可能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助手:“參軍大人!怎麽回事?不會是秦軍來襲吧?”

王蓬:“慌什麽?”

助手:“他們好像朝我們這邊過來啦。”

王蓬:“熄滅火把,弓箭手準備。”

隨後,王蓬率領士兵埋伏於山路旁。當那一隊人馬進入包圍圈後,王蓬下令亂箭齊發。

這是一次真正的伏擊。

隨後的情形,如《獨異志》描述:“寇多中箭,仆於馬下。”顯然,作者認為王蓬遇見的是前秦的軍隊。王蓬此時大傷腦筋,因為按記載,當那隊人馬緩過氣來時,使用了一種奇怪的火器,叫王蓬的士兵傷亡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助手靈機一動:“何不用火攻?”

王蓬馬上采取了這個建議。

他的士兵擲枯枝於山道上,然後以硫硝裹布,火箭攻之。由於地形有利,山風乍起,加之夜色掩護,很快,王蓬的軍隊又占了上風。很快,被夾在山道上的那支小股部隊就投降了。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獨異志》中的這幾句話:“……初,日色昏昧。後火起,觀敵旌旗已殘,上書‘常勝軍’三字。其棄盔者,皆黃發,鷹鼻陷目,一如羯人。”

根據上面的描述,經過反復探究,我們只能做出這樣的推斷:

東晉北府兵參軍王蓬在冶溪遇到的小股部隊,是由英國人戈登率領的洋槍隊(又稱“常勝軍”)。

先不要驚訝。

據許文佑先生的《天平戰紀》記載,1864年3月底,戈登所率領的洋槍隊在江陰華墅被太平天國後期猛將康王汪海洋擊敗,八百人被殲,戈登率剩下的二百多人渡江而退,欲轉赴合肥,“至定遠爐橋遭襲擊,戈登倉皇逃逸。後轉赴蘇州,重募士兵,會合李鴻章,攻擊常州太平軍護王陳坤書部”。

此處的爐橋就是東晉時的冶溪。不過,一向以著述嚴謹著稱的許文佑先生在這裏含糊其詞,並沒有說明戈登是被誰所襲。

王蓬為什麽與戈登在冶溪相遇?沒有人能夠做出解釋。但當時的情形不難想象。

由於士兵多中箭傷,加之一路潰敗下來,身體十分疲憊,盡管有毛瑟槍在手,但在火攻的面前,戈登的士兵很快放棄了抵抗。王蓬率領他的北府兵軍士包圍了上來。他們重新點燃了火把。借著光亮,王蓬和他的士兵清晰地看到了一張張奇異、驚恐的面容。

這時候,清涼的山風徐徐吹過,王蓬和戈登以及他們的士兵在歷史的深處感到一陣巨大的眩暈。

由冶溪到洛澗不出半天路程,作為嚴肅史書的《續晉陽秋》中記載:“越三日,蓬始抵洛澗。”到達戰場時,北府兵名將劉牢之已經勝出,為自己在歷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王蓬晚到了三天,在遇到戈登之後的三天,發生了什麽?王蓬和戈登是否有過交談?又聊了些什麽?在那三天裏,他的上千名士兵去了哪兒?我們不得而知,《獨異志》也沒做進一步記載。

《獨異志》的作者是趙郡李亢(依據《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但《崇文總目》稱作者叫李元,《四庫全書》作李冘)。此人曾任慈州別駕,做官閑暇時,著有志怪筆記《獨異志》,該書內容荒雜離奇,時間跨度從上古三皇五帝時代一直到作者生活的唐朝,其中六朝背景的奇聞逸事占了相當比例,隨便摘一條:“東晉大將軍趙固所乘馬暴卒,將軍悲惋。客至,吏不敢通。郭璞造門語曰:‘余能活此馬。’將軍遽召見。璞令三十人悉持長竿,東行三十裏,遇丘陵社林,即散擊,俄頃擒一獸如猿。持歸至馬前,獸以鼻吸馬,馬起躍如。今以獼猴置馬廄,此其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