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唐人逸事:最憶是長安(第2/4頁)

  海州殺倭案

唐朝富強,四方艷羨。鄰邦日本積極吸收華夏文明,為此多次派出龐大使團,來中國學習先進的制度和文化。有唐一代,日本共往中國派遣19批“遣唐使”,實際成行16次。使團規模往往龐大,少則百余人,多則五六百。“遣唐使”登陸後,當地唐朝官員將使團成員安排在館驛,隨後向朝廷報告。長安方面批準後,使團骨幹便被迎入長安,這些人將受到皇帝召見。使團的大多數人,一般先留在登陸時的州府,隨後分批進入長安或在大唐各地考察和學習。下面的涉倭事件,發生在唐朝的沿海城市海州,即今江蘇連雲港。海州為唐朝最大港口城市之一,貿易頻繁,很多外國使團都選擇在這裏登陸。這一次,一支多達五百人的日本遣唐使團登陸了。他們聲稱帶著天皇的親筆書信,要西去長安覲見大唐皇帝。當時主政海州的李邕接待了日本使團。日本遣唐使團往往隨船攜帶有大批本國珍寶,上貢大唐天子,這一次也不例外。這一天,經相關程序後,李邕將日本使團成員安排到館驛,好生招待,但禁止他們隨意出入。當晚,李邕派人將珍寶運下來,隨後將船燒毀。第二天,他派人到館驛,稱:“昨晚突有大海潮,日本船只盡皆失蹤,不知漂到哪兒去了。”被關在館驛的日本遣唐使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麽,更不知該如何是好。當然,在大唐,他們不敢提什麽要求,只能老實地待著,一切聽從李邕的安排。後者膽子也真是大,給長安方面寫了一封謊話連篇的奏章:“來了一批日本使者,但他們的船都毀於海潮,如何處理?”接到奏章後,朝廷表示同情這些日本使者。同時,命令李邕為他們建造十艘大船,派五百水手護送日本使者回國。第一,朝廷沒調查此事;第二,朝廷沒提日本使者入長安覲見的事。李邕竊喜,他搞到十艘大船,集合五百名大唐水手。出發前,他對水手們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日本國海路遙遠,風浪甚急,你們此去如何能平安返回大唐?所以,我特批,此行可見機行事,遇事可自做決斷!”就是暗示水手們,出海後做什麽都行。水手們互相看看,都笑著點點頭。日本使團歷盡海上顛簸,來到大唐,卻是如此倒黴。皇帝沒見到,珍寶也沒了,現在又被打發回國,太令人郁悶了。日本使團的成員嘀嘀咕咕地上了船。啟程後,船隊在海上走了幾天。這天晚上,預料中的事件發生了:五百名大唐水手,趁五百名日本使者沒防備,將其全部撲殺,接著把屍體沉入海中,然後掉轉船頭,回到了海州。江夏李邕之為海州也,日本國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載國信,有十船,珍貨數百萬,邕見之,舍於館,厚給所須,禁其出入。夜中,盡取所載而沉其船。既明,諷所館人白雲:“昨夜海潮大至,日本國船盡漂失,不知所在。”於是以其事奏之。敕下邕,令造船十艘,善水者五百人,送日本使至其國。邕既具舟具及水工。使者未發,水工辭邕,邕曰:“日本路遙,海中風浪,安能卻返?前路任汝便宜從事。”送人喜。行數日,知其無備,夜盡殺之,遂歸。邕又好客,養亡命數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則殺之,後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濫也。(《紀聞》)李邕可謂膽大妄為。按記載,此人為官海州,收養了亡命之士數百人,形成秘密組織,其中有不少是江湖高手。他指揮著這個秘密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劫掠,奪取橫財無數。手下的門客一有暴露,立遭滅口。可以這樣說,李邕是唐代最大的披著官員外衣的黑社會大佬。當然,最後他還是暴露了,被朝廷處以極刑。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李淳風與推背圖

武則天剛出生不久,唐朝相面大師袁天綱就來到其父武士彟的官邸。當時尚在繈褓中的武則天穿著男孩的衣服。袁天綱看過後大驚:“龍睛鳳頸,極貴之相。若是女孩,當為天下主!”說完,沒分清男女的袁大師走了,空留下武士彟在那裏愣神。本故事,說的就是這位袁大師的老友,著名預言家李淳風。這年冬天,負責天象的太史令李淳風正在校正大唐新歷,他推算出正月初一將要發生日食,於是立即將自己的推算稟報給皇帝。關於日食,現代人當然有科學的解釋:當月球轉至太陽和地球之間,且地球、月球、太陽呈一條直線時,太陽光被月球擋住,對地球而言即發生了日食。在古代,日食出現算得上是大事,因為古人無法理解為什麽天空中的太陽突然消失不見。在新年的第一天發生日食,這當然被認為是兇兆。唐太宗李世民知道後很不高興,問李淳風:“你預測的天象真的會出現嗎?假如正月初一沒有日食發生怎麽辦?”李淳風道:“如果那樣,我願被處死。”正月初一到了,上午的時候,皇帝在庭院中等候日食,但天空毫無變化征兆。皇帝有些不耐煩,對李淳風說:“我現在放你回家,與妻兒作別。”“不忙。”李淳風微笑,“此時尚早,陛下莫急。”說著,他在墻壁上做了個記號,告訴皇帝,當日頭照到那個記號時,當有日食發生。正如李淳風所預言的,那天真的發生了日食,且分毫不差。皇帝大驚,但更多的是高興,因為他身邊竟然有這樣一位大師。在此之前,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貞觀年間,李世民得到一本秘讖,也就是一本預言書,裏面對唐朝的未來作了這樣的推測:“唐三代後,有女武代王!”說的是唐朝三代之後,皇帝羸弱,有武姓女子取代李家,成為新皇帝。天下初定不久,江山真的會迅速埋葬於一個武姓女子之手嗎?世民深為不安,大喊:“快快給我找到這個該死的女人!”怒吼在深宮回蕩。有近侍勸皇帝安靜一下,建議傳李淳風入宮,詢問究竟。“李淳風?”皇帝疲倦地翻了一下眼珠。“是啊。”近侍說,“他不是我們大唐的第一號預言大師嗎?聽聽他的看法,也許有不錯的收獲。”世民點頭稱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皇帝秘密召見了我們的主人公太史令、預言家李淳風。李淳風坐在幽暗的室中,面對著曾經天下無敵的李世民。李世民將所得預言書展示給李淳風看。李淳風看後回答:“書中的預測是準確的,這個武姓女子現在就生活在皇宮!四十年後,她將成為帝國的統治者,李家子孫會被她誅殺很多。”世民道:“那我現在就找到她,將之斬殺!如何?”李淳風說:“不可。武姓女子為帝,乃天命,不可改。天命不絕此女,假如妄加行動,定會傷及無辜。而且,此女為皇帝,當在四十年後。到那時,她也老了,會仁慈一些。而且,大唐王朝中途易姓,只是暫時的,此女人終不能徹底斷絕唐朝。但如果現在就尋找此女,捕而殺之,那麽還會出現其他人篡奪李唐江山。而據我推算,新出現的人,會比那武姓女子更強更狠,到那時您的後代恐怕就不會有遺留了。所以,相比較而言,留著武姓女子之命比現在殺了她更有利。”世民低頭不語。太宗之代有《秘記》,雲唐三代之後,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密召李淳風以詢其事,淳風對曰:“臣據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四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將殲盡。”帝曰:“求而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不可廢也。王者不死,雖求恐不可得。且據占已長成,復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四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更四十年,亦堪禦天下矣。少壯嚴毒,殺之為血仇,即陛下子孫無遺類矣。”(《朝野僉載》)世民最終采納了李淳風的建議。於是,在後宮一角戰栗的武則天撿回一命。事實上,世民皇帝的恐懼並未到此為止。貞觀年間,有大將李君羨,原籍河北武安,被封為武連郡公,又出任左武衛將軍,守衛玄武門。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李君羨跟皇帝所厭惡的“武”字太有緣分了。當然,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一幕出現在那天晚上。李世民在宮內宴請他的武將,行酒令時,叫大家各自報出自己的小名。輪到李君羨,他不好意思地說自己的小名:“我叫五娘子……”眾人大笑,男人竟有此女人名。但李世民心裏緊了一下,當然沒流露出來,而是打趣道:“李君羨,你是何樣的女子啊,竟如此勇猛!”夜宴散了,眾武將告別皇帝。李君羨也走了,他還要去玄武門值夜班。在偌大的皇宮中,李世民難以入睡。後來,他找了個借口,把李君羨給處死了。直到武則天時期,女皇得知原委,嘆息良久,才下令給李君羨平反。接著說李淳風。李淳風是陜西岐州人,小時候就聰穎秀徹,博覽群書,尤精天文、歷算和占蔔學。早年有過漫遊經歷,曾在浙江天台山學道,得高人秘傳。入仕途後,李淳風於貞觀十五年任太史丞,掌管天象與歷算。七年後轉為太史令。按我們現在的看法,精通天象的他是這個地球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比歐洲早一千多年。李淳風最有名的貢獻,是他所著的《推背圖》。該書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神奇的預言書,據說很多都靈驗了。在令人匪夷所思的同時,也叫人不寒而栗。李淳風寫《推背圖》,大約還是受到那個風雨交加的黑夜的啟發。在那個夜裏,他被皇帝傳去詢問關於“武女代唐”的事情。在說服了皇帝不要輕易捕殺身邊姓武的女子後,他自己也深感武女禍國之亂象,於是突然想寫一部關於後世的預言書。關於此書的寫作過程,我們不得而知。按史書上的零星記載,那段時間他一直把自己關在密室裏,直到有一天好友袁天綱闖進來,在他後背上推了一下,說:“別預測了,天機不可泄漏!”他才打住。這時候,他已預測到近兩千年之後了。現在流傳下來的《推背圖》共有60卦,每卦一幅圖像,每幅圖像旁都是神秘玄奧的四言讖語,並配以進一步解釋的七言詩。除了首尾外,共有58卦預言。到明末,名士金聖嘆對《推背圖》進行解讀,該本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在此前,有人認為這是部偽書。但實際上,早在《宋書・藝文志》中就有關於此書的記載了。當然,由於書中多涉及朝代興衰,所以在後世被列為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