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隱士之棺(第3/3頁)

巴山之地以群龍為脈,而且是行雲暮雨、龍氣縹緲,巫陵王既然能疏通洪水,肯定是懂得陰陽脈向之理,所以他的墓穴附近,有許多纏鎖龍脈,使生氣不散的布置,近萬具懸棺組成的無頭巨像,有足踏山川之勢,千百條鑿在壁上的淩空鳥徑,也是九轉纏龍的高明設計,而無影仙橋那片“藏風納氣”的所在,應該就是這一片巨大陵區的中樞。

而金絲燕子窟下的懸棺群,所葬之士都不是普通工匠奴隸,似乎是一片貴族或者近臣的陪葬陵區,按照陵制和這附近的陪葬格局來推斷,“地仙村古墓”所在的巫陵王地宮,就應該藏在“風眼”前後左右的四條峽谷之間,不會超出這個範圍。

我估計在“觀山太保”盜發巫陵王古墓之前,這條峽谷的山頂,應該還有一座祭祀懸棺群的殿堂廟宇,說不定裏面還有石龜托負的高大墓碑。

在懂得風水秘術的摸金校尉眼中看來,祭祀墓中死者的饗殿,有明暗之分,暗處的沒什麽價值,可明處的在倒鬥行喚做“墓眼”,有的朝代比較早的陵墓有,晚期的知道墓眼是個禍害,就不再設置了,即便有也是虛的,只要古墓有真正的墓眼,能教人找到了“眼睛”,又何愁找不到入口?

雖然摸金的手段在“棺材峽”中受雲霧所阻,沒有機會施展“分金定穴”,但只要能找到山頂的殿址墓眼,便可以順藤摸瓜找到地宮,那樣的話,“地仙村古墓”就算找到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