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鬼音(第2/3頁)

當時孫教授看個滿眼,開始也不由得不信了,可後來一琢磨不對味兒,哪不對?龍王爺的口音不對,一嘴的陜西方言,東海龍王怎麽可能說陜西話呢?肯定是那神棍不會說“官話”,雖然裝模作樣充得煞有介事,卻改不了他從老家帶出來的一嘴鄉音。

後來也見過許多類似請神的伎倆,可孫教授再也不肯信了,但凡天下的事,最最怕人冷眼相看,所以才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真到解放後從事古文字研究工作,深入民間收集整理文物的機會多了,才聽說這請神降仙的風俗,是打“漢武帝”那裏流傳下來的。

據說漢武帝死了個心愛的妃子,使得他茶飯不思,有“異士”稱可以請那妃子從陰間前來相見,便設一白帳,帳後架起燈燭,請武帝王在其中,不多時那妃子的身影便浮現在白帳幕上,音容笑貌一如往日,漢武帝大悅,重賞了那名術士,這就是請仙降仙的起源,後來演變為燈影戲,表演者大多擅長“口技”,能夠“一口唱出千古事,兩手控得百萬兵”,可也常有江湖術士以此道愚弄百姓騙取民財的。

所以“降仙”之事,在中國少說也有兩千多年的古老歷史了,世上的事,有了真的就有假的,除了神棍之外,也常聽人說真有些靈異顯現的,容不得人不信,想請真仙,就得有按宣引聖的器物,所謂“物女”就是女屍,不過並非普通的女屍,生前是專門降仙附體的“師娘”,這種女人由於經常被“仙、妖、鬼、魅”之屬上身,所以被視為通靈之體,不是善物,所以不能按正常葬制入土為安,否則其屍會被妖物所憑害人性命,但請真仙動大咒的時候,必先焚化她們的屍體,作為降仙前的燈引,在陜西秦嶺和巴山蜀水間確實曾有這種習俗,只不過孫教授沒親眼見過,不敢說是真是假。

孫教授又說“觀山指迷賦”的內文,半通非通,不文不俗,涵蓋著數術五行,以及許多民間傳說一類的歷史典故,一般的凡夫俗子,又怎知曉這些事情?多半連聽也未曾聽過,那些求真之輩想進地仙古墓,就必須解開這些暗示之迷,一路上免不了穿危涉險,歷經種種生死考驗,可是要不硬著頭皮去破解“觀山指迷賦”,難道就此無功而返不成?這半年的努力可都付諸東流了,幹脆就繼續冒險做到底,那句“燭屍滅燈”,肯定是讓人燒了“物女”的僵屍,不如依法施為,引得古墓裏的“鬼音”出來,聽聽那仙人如何指點迷津。但“南鬥墓室”又是在哪裏?孫教授就猜想不出了。

我說“南鬥墓室”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古墓內的諸間墓室,如果是按星圖布置,要取上北下南之理,最底層的這間墓室就是南鬥之耀,是用來藏納陪葬刀劍兵刃的所在。而且咱們都聽到墓中“鬼音”就是從此傳出。墓室四周的墻上還嵌著石塊代表星圖,這是無須多疑了。

心想這事有點懸,不過照前例來看,“觀山指米賦”中的暗示,往往不可以正常思路揣摩。沒有親眼見到之前,很難預先作出判斷,也無法辨別暗示的真假,一旦照此做了,說不定會惹出什麽大禍來亦未可知。

我咬了咬牙,暗想那點蠟燭的勾當,歷來是“摸金校尉”本等的勾當,有我們這五個在此,怕它怎地?而且我也十分好奇,難道下了引子,當真就能降下仙來?墓墻裏飄忽不定的“鬼音”又是怎麽回事?

我橫下心來,當即將那口被撞破了的漆棺命蓋揭去,裏面的女屍並不是平躺側臥,而且果然是穿著明代服飾。據孫九爺說衣服是“比甲”,那是明代無袖女裝,套在長衣之外,也是馬甲的前身。內襯“水田服”,又名“水田衣”,是明代女子流行的雜色拼織服飾,腳穿的是“弓鞋”,因為明代婦女多纏足,弓鞋是纏足女子所穿之鞋,形似弓,有底。不纏足的婦女也有仿制類似款式的木底鞋。

我並沒有仔細去聽孫九爺滔滔不絕的歷史考證,因為棺材裏的情形已經吸引了我的大部分注意力。只見那棺中女屍張著口瞪著目,面容都已扭曲了,棺蓋內側都是被縱橫的痕跡,上面還有烏黑幹涸的血跡,想來是生前被活活釘在棺材裏,至今一見,仍可想象其狀之慘,竟被充做了在古墓中尋道之徒降仙請神用的“油燈”。

Shirley 楊見女屍腰上掛了一面銅牌,牌上有“觀山師娘”四字,不禁嘆了口氣,對我說道,這些“物女師娘”,皆是明代衣飾,又隨身帶有腰牌為憑,應該都是地仙封師古的同夥,她們大概死到臨頭才知道被封師古當成了殉葬品,這麽殘忍的事情哪裏會是仙家所為?實是墜了邪門歪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仙”與“妖”雖是有雲泥之別,其實只有一線之差,進一步是仙,退一步就是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