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九死驚陵甲(第2/4頁)

按照上古風水之理,這人頭般的龍脈實為“兇煞之地”,主葬暴君,想要消除地脈中沉積的兇煞之氣,從葬活人必要極多,所以古墓中殺殉者屍骨層層疊壓,陵區周圍更是懸棺密布,具體數量現在根本難以估量,可以說墓內的每一塊磚,每一寸土,都被屍氣浸透。

在“地仙封師古”盜發此墓之後,墓中兇瘍之氣已破,但封師古從這座古墓裏的陪葬品中,發現許多青銅祭器,得知“棺材峽”中還有一塊更大的風水寶地,這塊地脈深藏山中,形狀如同一座巨大的無蓋石棺,奇的是棺中廣可數裏,周圍棺板似的石壁上描龍繪鳳,但決不是人工雕琢,而是天然風化剝蝕形成;峽谷般的大石棺中,內部丘壑起伏,生長著許多奇花異草,更奇的是,那地勢酷似在石棺中,平躺著一具“無首屍體”,與遠處地下的那顆“頭顱”遙相呼應。

這座“棺材山”,是從“天地初分”之時便已有了,早已在世間存在了億萬個年頭,那時候混沌初分,天底下哪裏有人?別說是棺材了,所以那座深埋地下的“棺材山”和“無頭屍體”,肯定非人力施為,而是“鬼斧神工”——盡得天地造化神奇的“自生自成”。

想這“巫峽巴山”之地,自古以來崇盛“巫風”,藏在山底下的“棺材山”,很早就被人們發現了,一直保持著在附近“埋棺驅兇”的習俗,使得山中屍氣沉重,到了隋唐年間,當地更盛傳那棺材山裏埋有“屍仙”,但“屍仙”究竟是什麽,卻從沒有人見過。

封師歧到死都認為,“仙道”終屬飄渺虛幻,世上即便真有“仙家”,也決不可能會有古屍化為“仙”,僵屍為世間“死而不化”之物,棺材山裏的東西非妖即魔,肯定不是什麽“真仙”;但觀山太保的首領“封師古”,卻執意在棺材山裏修建“陰宅”,以便尋找“屍仙”,哪裏容他良言相勸。

封師歧不知封師古究竟為何如此堅信,還以為他是在“烏羊王古墓”中被鬼迷了心智,多半是入了魔障,而且看封師古神態舉止也已和活人大異,那臉上的氣色,簡直就是一具古墓僵人。苦勸無果之下,只好是明哲保身,帶著剩下的人離開故土,並且在死前留下遺囑,讓後人找機會按照“觀山指迷賦”,悄悄進入“地仙村古墓”看個究竟。如果封師古已經成了妖化之物,就務必想法子將其鏟除,否則那“棺材峽”的地勢雖然偏僻隱秘,卻早晚都得被人從深山裏挖出來,到時候墓中萬一真有什麽“屍仙”,必要入世害人,後患無窮無盡。

封師歧本就是個有些手段的奇人,修造“地仙村”時他也有所參與。舉家從“青溪”遷出之際,恰逢天下流寇之變,到處都不太平,不久又身染惡疾,所以到死也沒能再回青溪“棺材峽”,只是留下遺言,封師古所作所為,實已使“大明觀山太保”的字號,墜入了萬劫不復之境地,我封家子孫後代,要是不把“屍仙”鏟除,祖宗們的在天之靈永遠不得安息。

在封師歧去世後,他的後代家道中落,每逢趕上“地鼠年”可以進入“地仙陰宅”之期,卻不是因為時局動蕩就是因為家難,始終不得機緣入內,而且近代中國的歷史翻天覆地,經過時勢變遷,他這一脈的後人凋零散落,已逐漸把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丟了個十之七八,雖還記得“觀山指迷賦”全篇七十二句,並且留有封師歧遺下的“地仙村”圖譜,可要解“觀山指迷賦”,須懂得“奇門五行”和“風水秘術”,封家後人對這些秘術就僅知皮毛了。

到民國年間,封師歧的後人是“封思北”,他平生多讀道藏,中年後在四川青城山做了道士,仍念念不忘祖宗的遺訓,屢次進入“棺材峽”,但不得其法而入,最後坐化在了隧道中,並且告訴他的兩個兒子,要是封家後人不除了“屍仙”,就別給他斂骨安葬,他要暴屍於此,親眼看著有人找到“地仙村古墓”的入口,“百步鳥道”盡頭處那條隧道,在墓碑前有具屍體,就是此人。

這“封思北”有兩個兒子,按《家譜》中“思、學、言、道”所排,都是“學”字輩,一個是“封學文”,還有一個小的是“封學武”,哥兒倆相差六歲,老父死後再無親人,就流落在世上相依為命。

由於正值戰亂,眼看沒活路了,暫時顧不上祖輩所托之事,大哥封學文打算進山當“響馬”,在綠林中謀條生路出來,臨走前,就把兄弟過繼給了一家姓孫的財主,改名“孫學武”,也就是孫教授了。

自此以後兄弟二人音訊隔絕,由於戰爭的原因,老孫家也逃離了故土,兄弟間就失去了聯系,孫學武此後的經歷大致都如他先前所說,由於他祖上有“棺山盜骨”的事跡,所以他自幼便識得一些蝸篆異文,加上後有所學,便從事了考古中的甲古文和一些古老謎文的破解工作,直到被下放至“果園溝”勞動改造,才又和同樣被下放的兄長“封學文”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