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金盆洗手(第2/3頁)

席間群盜推杯換盞,有人就提議:“今天是張三爺拔香撤夥的大日子,各路豪傑雲集,席上又全是美酒佳肴,好不痛快,奈何沒東西下酒,這叫狂飲寡歡,難以盡興,咱們綠林道上多是粗魯漢子、須眉丈夫,也不能效仿文人墨客來行酒令,這又如何是好?小子鬥膽,不妨請各位高人在席間當眾講述平生得意經歷,說到奇異、勇武,或常人所不能及處,吾輩當各飲一大碗以贊之。”

群盜轟然稱妙,張三爺本是隨性的人,他心知肚明,這是大夥想趁機聽聽自己當年的事情,正趕上今天高興,哪裏還能有什麽推辭,於是就在席間講了出來。不過張三爺掛符摸金,都是私底下的勾當,不願在大庭廣眾面前吐露,只是掐頭去尾,給眾人說了幾段平生涉歷的奇險。

張三爺本是名門之後,家敗後自幼流落鄉野,少年時參與破獲了幾件奇案,在江南平寇成名,後來又做了軍官,同太平軍作過戰,也剿過撚子,並跟隨左大人鎮壓過新疆叛亂,平生久經沙場,多臨戰陣,一生奇遇數不勝數。

三爺的事跡,隨便哪一段講出來,那都是“說開來星月無光彩,道破了江河水倒流”,聽得眾人如癡如醉。他講過之後,便按照輩分資歷,依次請其余幾位前輩述說自家蹤跡,群盜縱橫南北,往來萬裏,除了殺人放火,更做過不少卸嶺倒鬥的大事。他們的經歷也多有聳人聽聞之處,綠林中的人更喜歡賣弄這些豪傑事物,真是說者眉飛色舞,聽者神魂顛倒,席間也不知放翻了多少空酒壇子,這頓酒酣暢淋漓,從天黑直喝到轉日天光大亮,方才大醉而散。

等把黑白兩道上的事情都打點利索了,足足過了一月有余,張三爺這才帶著親眷回了老家,他還要在祖師爺神位面前摘符封金,以後都不打算再做摸金校尉了。

世上僅存在三枚摸金古符,是代代相傳之物,按成規古例,不掛符不能倒鬥。張三爺有一兒一女,並且有四個弟子,除了女兒不算之外,加起來總共是師兄弟五人。張氏一門都是風水高手,當世有資格掛符之人,不外乎就是張三爺和他的這夥門人弟子,往多了說,也遠遠不足十人,但真符只有三枚,究竟把摸金符傳給誰,還得費上一番腦筋。

張三爺這四個弟子,個個都有過人之處,一是日後在無苦寺出家的了塵長老,當年的了塵長老尚未剃度,在綠林中不留真名,無人知道其俗家名姓。此人自幼做過飛檐走壁的通天大盜,人送綽號“飛天欻觬”,偷取豪宅大戶從不失手,翻高頭的輕功極是了得,尋龍訣和分金定穴之術盡得張三爺傳授。他火熱似火,好管天下不平事,常有濟世救人之心。

另一個便是金算盤,商賈世家出身,懂得奇門銷器兒,為人精明油滑,難得的是立心正直,只是自視過高,不將常人放在眼內,一架純金打造的算盤從不離手,算盤珠和框子上刻滿了天幹地支之數。他這算盤不是用來算賬的,而是專以演算五行數術,占測八門方位,他和張三爺早年相識,交情不凡,半是師徒半是朋友。

第三個是陰陽眼孫國輔,本是世家子弟,只因生下來就有陰陽眼,自幼“目能見鬼”,所以被攆出家門,流落四方,後來被張三爺遇到,收做了徒弟。此人宅心仁厚,滿腹經綸,一派道學心思,換句話說就是比較傳統守舊,雖然學了滿身本事,卻不願做倒鬥取利的勾當,也從不參與綠林中分贓聚義的舉動,所以他無論到哪都用真名實姓。

最後一個老幺兒,是張三爺收的關門弟子,有個綽號喚作鐵磨頭,滿身橫練兒的硬功夫,曾落草為寇,又入過撚子,以前殺人無數,只是張三爺說他的脾氣稟性,極像自己早年間的一個兄弟,念他手段高強,為人誠實,才將他收入門下。

這天張三爺把弟子兒孫喚至堂前,把三枚古符放在一個玉盤中,告訴眾人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要傳下摸金符,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不論是拿到符還是沒拿到符的,從今天起都要自立門戶,各憑本事到外邊闖蕩去了。可有一條,學了摸金校尉的尋龍訣和分金定穴,卻不掛摸金符的人去倒鬥的,一次兩次也許能僥幸撿條命回來,但壞了古例,早晚躲不過要命的大劫數,你們要是不聽師傅這番話,等有朝一日死到臨頭之時,可別怪為師沒說清楚。

門人弟子們都知張三爺聰鑒蓋世,說出來的話無有不中,自然不敢不遵,一齊上前拜倒,都說:“三枚摸金古符傳給誰,全憑師傅做主,弟子們再無二言。”

張三爺點了點頭,其實雖然包括兒子在內有五個弟子,其實摸金符給誰,早有定奪,他首先讓自己的兒子退出房外。原來摸金秘術,千年傳承,內規極多,真符不傳自家後人,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