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這只手接住魔球(第6/14頁)

那由多剛好隔天要去附近,所以順便拜訪了位於長野縣的北棱大學“流體力學研究室”。

“彈指球比我想象的更復雜。”筒井在桌上打開筆記本電腦。

“什麽意思?”

“因為導致彈指球變化的因素實在太多了,而且這些因素會復雜地相互影響,根本無法簡單地得出結論。”

筒井把電腦屏幕轉向那由多,屏幕上正用慢動作播放之前用高速攝影機拍攝的石黑投球狀況。影像很清晰,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球上的縫線。

“這個球上幾乎沒有承受任何旋轉的力量。通常投手投的球,無論是直球還是變化球,都會高速旋轉,借此維持軸的穩定,在落入捕手的手套之前都不會改變。這稱為陀螺效應,也是腳踏車和陀螺不會倒的原因。指叉球是借由抑制旋轉,增加空氣阻力的變化球,大幅下墜的程度出乎打者的預料。只是指叉球也會稍微旋轉,但彈指球幾乎沒有任何旋轉,所以軸很不穩定,再加上其所承受的空氣阻力比指叉球更大。如果只是這樣,應該會垂直下墜。你仔細看,就是下一個瞬間。”

筒井指著屏幕說道。剛才完全沒有旋轉的球開始緩緩轉動。

“啊!”那由多叫了一聲。

“投球時,沒有施加任何旋轉力,但為什麽球會在中途開始旋轉?原因就在這縫線上。縫線微微隆起,這個部分承受了空氣的阻力,所以產生旋轉。這和用風吹靜止不動的電風扇,電風扇葉片也會旋轉是相同的原理。問題在於當球旋轉時,前進方向和縫線的位置會發生變化,所以承受的空氣阻力也會產生新的變化,導致球往左或是往右偏移。當球稍微偏移後,又會改變所承受的空氣阻力,導致偏離軌道,也就是會在晃動的同時下墜。”

當球落入手套後,筒井停止播放。

“大致來說,彈指球就是這樣的變化球,如果再加上空氣的黏性和濕度,以及受氣壓等因素的影響,難怪連投球的人也無法預測到底會有什麽變化。”

那由多忍不住苦笑起來:“看來真的很棘手啊。”

“正因為棘手所以很值得研究。我打算再仔細分析,目標是完全仿真彈指球的軌道。”

“有辦法做到嗎?”

“在理論上可以做到,因為只是幾個物理現象同時出現而已。”

那由多聽到筒井這麽說,不由得想起圓華之前說的話。她說可以預測彈指球的去向,還說沒有無法預測的物理現象。

“好了。”筒井把筆記本電腦拉到自己的面前,“剛才這些只是引子。”

“只是引子而已嗎?”

“接下來才是正題。”

筒井操作筆記本電腦,在屏幕上顯示了另一段影片。影片中出現了山東的後背,那是他當捕手時的影像。

“這是三浦選手拜托的事吧?有沒有發現什麽?”

“嗯,你先看一下再說。”

影片中,山東沒有接到石黑投的球。雖然看不到山東的臉,但不難想象他臉上浮現出焦急的表情。

筒井操作著鍵盤,放慢了播放的速度,同時放大了山東的手。

“我詳細調查山東選手接不到球的原因後,發現他在接球前,手套移動了。”

“手套?”

筒井敲著鍵盤,又出現了另一個畫面。屏幕在正中央分成兩半,左、右兩個畫面都出現了捕手的手套。

“左側是三浦選手的捕球動作,右側是山東選手。為了方便了解,我讓兩次接球的動作同步。”

球幾乎在相同的時機出現在兩個畫面中,左側的球穩穩地落入手套中,右側的球則飛離了手套,但其實是因為手套移動造成的。

“真的。”那由多小聲嘀咕。

“石黑投手為山東選手投了五次彈指球,但手套每次都在接球前稍微移動了一下。我認為這就是漏接的原因。”

“為什麽會這樣?”

“我也不知道,我猜想是精神因素造成的。”筒井操作電腦,關掉了影片,“你把這些資料拿去交給三浦先生。”

“好,我最近會和他見面,到時候會帶給他。”

“雖然我很希望可以和你一起去,但我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所以沒有時間。如果你不介意,可以帶圓華一起去。”

聽到意想不到的名字,那由多看著筒井問:“帶她一起去?”

“因為她幫了不少忙,關於這份數據,她應該也可以完整說明。”

“她真的在當你的助手嗎?她之前說對亂流有興趣,那是怎麽回事?”

“你也知道,她母親被卷入北海道發生的一場巨大龍卷風後不幸身亡,所以她有野心,想要預測龍卷風和下爆氣流之類的異常氣象,但必須了解亂流之謎,才能做到這一點。她似乎認為了解彈指球和亂流密切相關。”

“這麽高難度的問題……她不是才十幾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