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凱辛驅車駛上公共沙灘後面的公路,在與高速公路交會處轉向,返回蒙羅港,買了一杯咖啡。他把車停在盧肯巖的上方,下面有六七個沖浪者,其中幾個正穿梭在海浪中,剩下的似乎是新手,還在猶豫要不要下水。

這是一件愜意的事:坐在溫暖的車裏,看著海風吹起海浪,平靜的海面上掀起了綠色半透明的水墻,一個黑色的身影掠過那塊融化的玻璃,瀟灑地躍入空中,又輕輕落下。

他又想起了加文的那塊被鯊魚咬過的沖浪板,踏著它在海面上戲水,沐浴在溫暖的海水裏。現在他眼前望著的海水是冰冷的。他想起了自己還是小孩子時,在海裏冬泳凍得骨頭打戰。那時候他家在公共沙灘有一個度假屋,道格家的度假屋在下一個沙丘處,那是一個結實的小房子,由瓦楞鐵皮、纖維板和在海浪海風的無數次侵襲中依然堅挺的防風板組成,的確是個不錯的度假港灣。那時候,鎮上有兩家奶品站,兩家肉食品店,一家炸魚薯條店,一家五金店,一個百貨商店,一個牙醫,一個醫生。有錢人,大部分是牧羊人,會選擇在海河之間的壩上買個度假屋。來自內陸地區的一般人家,則會在公共沙灘上面或是南港,或者在大篷車泊車點後面那些街道上或買或建一個自己的小棚屋。

凱辛還記得爸爸在那個棧橋上停下自己的福特汽車,向下俯瞰那條河,若有所思地看著泊在兩岸的帆船和遊艇。

“這個地方正在慢慢變成該死的裏維埃拉。”他的爸爸說。

“裏維埃拉是什麽?”喬一臉天真地問。

“摩納哥就在裏維埃拉上。”邁克爾說。

米克·凱辛看向邁克爾,不可思議地問道:“你怎麽知道那個的?”

“我讀過。”邁克爾說,“住那兒的都是大咖。”

“大咖?”米克·凱辛忍不住問,“你是說那些皇親國戚?雷尼爾親王?”

“別這麽沒文化,米克。”凱辛的媽媽轉過來對他爸爸說,還小懲大誡地拍了拍他的臉頰,“親王那個詞的發音是‘pree’,邁克爾,意思是獎賞。”

每年來這片海灘的城裏孩子越來越多了,你能從他們的發型、他們的衣服看得出來他們是城裏人,特別是那些年齡大一些的。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戴著項鏈,抽著煙,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

凱辛又想起了那個星期六的冬晨,他們全家開車去自家的棚屋,隔壁馬卡家的小棚屋不見了,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除了亂糟糟的沙子,再也沒有什麽能夠證明:那裏曾經有棟微微向後傾斜的白色低矮建築。

他在附近來回踱步,對小屋的驟然消失感到不可思議。地面上有些標記栓,他們再來這裏的時候,一棟在建的房子已經從水泥地基上壘起了半壁。

那年夏天是他們在海邊那個小屋度過的最後一個夏天,也是他父親去世前的最後一個夏天。幾年後,他問他的母親那地方後來怎麽樣了。

“我不得不賣掉它。”她說,“我們那時幾乎山窮水盡。”

公共海灘那一排貼近天空的棚屋已經全部拆掉了,現在有錢也買不到壩上那片茶樹灌木叢邊上的房子。曾經一文不值的沙丘上,矗立著一排排帶有木質台板、厚玻璃飄窗的獨棟別墅和單元公寓,每一棟的價格都不低於六十萬。一條漁船向這邊駛來,朝著入海口開去。

凱辛認識那條船,那是伯恩的一位朋友的,他有一個狡詐的哥哥,是一個鮑魚偷獵者。蒙羅港現在只有六艘船還出海捕魚,一般都只能帶回些小龍蝦和幾箱魚,可即便如此,這也是除了幹酪素廠之外,鎮上唯一的產業。除了它,鎮上還有五家咖啡館、三家服裝店、兩家古董店、一家書店、四位按摩師、一位香薰理療師、三位理發師、幾十家餐飲酒店、一個娛樂迷宮和一家玩偶博物館。

他喝完咖啡,繞遠路朝警局開去。穿過馬頓鳥巖,街上人煙稀少,大部分度假屋也都空無一人。他沿著商業街區中間的道路行駛,緩緩路過兩個大商場、三家房產經紀公司、三個私人診所、兩家律師事務所、報刊亭、體育用品店,還有利菲街和盧卡斯街拐角處的香儂大酒店。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城裏的一個毒販兼房地產商,買下了被木條封死、早已破敗不堪的香儂酒店。人們還會經常談到1969年發生在那裏的一場酒後鬥毆事件,案發現場狀況相當慘烈,從克羅馬迪調來兩輛救護車才把所有傷者都送到醫院。新老板投入兩百多萬澳元,酒店煥然一新,雇用了新員工,買了新的貨車,嶄新的廚房,裏面是德國廚具和花崗巖廚台。

兩個戴著無檐小便帽的男人從奧瑞昂廣場走了出來,那是蒙羅港僅存的危舊片區,正在等待拆遷。凱辛接管這一片的第一周,三名午餐時間在那裏喝酒的英國背包客,被一些當地人圍毆,其中一個被重重打了一拳,倒了下去,痛得蜷在地上,繼而又被踹了幾腳。其余兩個,是來自利茲的瘦骨嶙峋的小夥子,戴著頭巾,穿著短褲,凱辛和他的同事趕到那裏的時候,他們已經被逼到了一個角落裏,也打翻了幾個當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