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連環(第3/6頁)

仿佛察覺到了他地注視,老狐狸楊綝忽然扭過頭來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上挑。隨即,又輕輕咳嗽幾聲,繼續補充,“歷法上應天象,下引農時,世間不可一日缺之。宗侍中先前建議,引入天竺歷法,以應天意。留下《麟德歷》,以順地氣,此法神妙。然而,老臣卻以為,與其讓兩套歷法並行,不如將其合二為一!”

這個觀點,確實新穎,登時,令很多人的眼神都為之一亮。然而,亮過之後,大部分人的眼神卻又快速暗淡了下去。

合二為一,說起來極為簡單。實施起來,卻難比登天。首先,兩種歷法一個依托於《易經》,一個依托於《佛經》,指導思想有著根本性差別,怎麽可能強行捏合得起來?

其次,兩種歷法對星辰的標定,也不盡相同。《麟德歷》觀測天象,依托於渾天黃道儀,定位依靠天空中肉眼可見的星辰。而那《九執歷》,按照先前雙方爭論的內容,卻在天空中假設了兩個位置恒定但是肉眼看不見的星宮。

第三,則是差不多大夥都聽明白的事情。《麟德歷》中的圓,根據漢代以來的傳統算數,為三百六十五度。而《九執歷》,卻標定圓的度數為三百六十整。雙方計算天體位置之時,角度,弧度,參考數值,都大相徑庭。強行統一,必然造成巨大的混亂!

“修訂新的歷法,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想當年,以李淳風之能,集大唐所有智慧之士,還花費了足足數年時間方才完成。”仿佛已經猜到了大夥在想什麽,楊綝故意換了一口氣,用極為緩慢的節奏,喘息著補充,“是以,老臣以為,此事不宜急於求成。以免出現新歷還不如舊歷準確,民間無所適從的災難!”

“所以才不能輕易強行捏合兩種歷法,以免鑄成大錯!”宗楚客終於抓到了反駁的機會,皺著眉頭在旁邊高聲否決。

“不急,不急,宗侍中,讓老夫把話說完。老夫這麽大一把年紀了,有點,有點緩不過氣來!”楊綝看了對方一眼,喘息著擺手。

“嗯!中書令請!”宗楚客氣不得也急不得,只能擰著鼻子回應。

“多謝宗侍中體諒,人啊,就怕年紀大。”在一片質疑或者欽佩的目光中,老狐狸擡手輕輕錘了自己的腰眼幾下,聲音依舊不緊不慢,“是以,咱們不妨將這個修字,做兩種解釋。第一種,修訂新歷,以備於將來啟用。另外一種,則是以《麟德歷》為基本做出修補。換句話說,就是取《九執歷》之長,補《麟德歷》之短,令其變得更為精準。”

“《麟德歷》當年也不是憑空跳出來的,而是集先前數代歷法之大成,又加上了太史令李淳風前輩,自行創造的諸多運算方法。如今,再引入一部分天竺算法,也沒什麽大不了的。至於《九執歷》對天象的解釋,依照老夫之見,就沒必要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而從之。可沒說要邯鄲學步。萬一邯鄲步沒學好,自己連路都不會走了,可該咋辦才好?!”

“這……”處心積慮準備的一輪進攻,居然被老狐狸給輕松一分為二,宗楚客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雙肉眼泡眨了又眨,卻遲遲想不出合適的應對之策。

按照楊綝的提議去修訂歷法,《麟德歷》準是準了,可天象的解釋權,卻仍然留在了渾天監,他很難如願拿到手。即便勉強拿到,也不可能隨心所欲去解釋。道理很簡單,朝廷裏熟悉《易》學的人,一抓一大把,他如果胡亂牽強附會,根本不會被眾人接受。

而不同意楊綝的提案,他又在短時間內,找不到足夠的理由。畢竟先前對《麟德歷》發難的借口,就是準確度問題,而不是《九執歷》比《麟德歷》更優秀。

如果不考慮對天象計算和推測的精度這一關鍵因素,《九執歷》的優勢就降低了一大半兒,並且還因為其出身於天竺的緣由,很難被大唐的官員和百姓們接受。

“宗侍中,你讓老夫把話說完!”仿佛根本沒看出來宗楚客的真實居心,老狐狸楊綝緩了口氣兒,再度向李顯拱手:“聖上,老臣觀那《麟德歷》,最大的缺陷是定朔不準。讓渾天監參考天竺人的定朔方法和實際觀測結果,重新定朔,應該不難。而重新定朔之後,再綜合兩方所長,重新推算日食,月食的出現時間,也花費不了太長時間。以此類推,哪裏不準,就修訂哪處。”

“甭管是天竺人辦法,還是大食人的辦法,只要能被我大唐所用,就是大唐的辦法。在此過程中,發現哪種辦法更好用,也可以用於新歷法的制定。一邊修補,一邊制定新歷,如此,麟德歷勉強再支撐個五六年,應該不成問題。而五六年之後,新歷修完,則以新歷替換舊歷,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