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酒》

在8月份的時候,秦硯發布了平城奧運會系列宣傳片的第二支,名字叫《食》。

名為《食》的宣傳片發布後,引發的風潮比《劍》更加直接,直接體現實世界之中。

原因很簡單,或許有很多外國的年輕人會因為《劍》而覺得華國的文化、歷史會很感興趣,但是他們現短時間內沒有辦法去華國旅遊,更沒有辦法了解華國文字。

華國文字本來就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哪怕是聽歌他們也聽不懂歌詞。

當然他們也試圖通過電影這樣的畫面媒介來了解華國,但是華國電影符合西方觀眾審美實在是太少了。

一群年輕、喜歡激情的年輕人,對華國歷史沒有任何基礎認識,他們是不可能對華國主流電影產生任何興趣。

而且《劍》所帶給他們的刺激,更多是對於中國武術、武功的向往。

他們也想學習華國武術,但本來在影視作品中的武術、功夫被過分誇張,現實根本達不到同樣的效果,別說飛檐走壁,就是實戰能力也得大打折扣。

另外一方面,他們在自己的國家也根本找不到正規的武館。

連華國國內到處都是欺名盜世、騙人斂財的武館,更不用說在其他國家了。

不了解文字、沒有其他的作品、走進武館然後大失所望,他們對於華文化的熱情很快就會退去。

但是秦硯所拍的第二支宣傳片《食》,可不一樣!

它讓各國國家的人,有了親自接觸華文化的可能性。

誰能離得開一日三餐?哪怕你不懂每一道菜背後的文化,但是吃飯總會吧?

不會用筷子,你還能用勺子啊!

在燈塔國、不落國等英語國家,都有著中餐店的存在。

更不要說棒子國、太陽國的食物,本來就受到華文化的影響,中華料理一直在這些國家相當盛行。

中餐館實實在在開遍了全球各地,且不說各個國家都有唐人街及其類似的存在,哪怕在現代都市中也有數量不少的現代中餐館。

不過這些中餐館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境,因為現在華文化在國際不受重視、評價不高,中華料理被認為是廉價料理。

這些中餐館大部分都是當年沿海地區移民所開班,菜品也粵菜為主,並不能完完全全地代表中餐。

另外,海外根本就沒有吃中餐的文化,對於真正的中式菜肴認可度相當低。

為了改變現狀,中餐館不得不進行各種改良,現在海外中餐館能夠吃到的正宗、傳統華國菜並不多。

哪怕已經做出了這樣的讓步,中餐依然不溫不火,在燈塔國中餐甚至比墨西哥餐廳都要少得多。

沒有了解,沒有興趣,便不會主動去嘗試中餐。這就是整個世界對於中餐的態度。

但是秦硯這一次發布了《食》,讓很多人都好奇擁有數千年文明的中國會有怎樣的美食。

他們很快就在自己的城市發現了中餐館,然後呼朋喚友,一起開始美食探險。

對於互聯網並不怎麽了解的中餐店老板們也很奇怪,為什麽這段時間,自己的餐廳內湧入了這麽多年輕的外國人。

他們很明顯從來都沒有吃過中餐,不知道該怎麽點餐,只能驢唇不對馬嘴,相互交流。

好不容易把菜給他們端上桌,還得看著他們拿著筷子一通掙紮,最後放棄選擇刀叉勺。

當然海外中餐廳不可能囊括華國淵源流長、種類豐富的美食。

但是它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長年累月在西方的生存,它們經應極盡改良和迎合當地的口味,比如在國內鮮少出現在菜單上的左宗棠雞,在海外卻成了中國菜的代表。

所以當這些西方人因為《食》而走進中餐館之後,他們發現——

咦?中餐好像還不錯的樣子。

其實全國各地的文化都會為了迎合當地而做出一定的改變。

中餐在進入西方市場之後會變得少油少辣,以酸甜鹹為主。

無論是燈塔國還是不落國,這些國家都是極度嗜甜的國家。川、湘、雲菜系,難以生存。

文化都是相對的,這並不是華文化的卑躬屈膝。

西餐在進入了華國,也同樣要迎合市場。最著名的肯德基、麥當勞,在每個國家的味道都不一樣,甚至在華國內都有區不同。

文化市場,同樣是市場,只有能賺錢、能活下來,才能輸出文化。

雖然中餐廳比這些西方人想象中要“好吃”很多,但是也有一些人會覺得疑惑。

為什麽秦硯宣傳視頻《食》上,看到的和他們吃到的食物種類比起來會差了很多,精致度、色香味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雖然說可以理解這些中餐館和視頻肯定有出入,但是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這些西方客人會略帶失望地問著中餐店的老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