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風波(第2/3頁)

通過網絡分析,反駁他們的網友還真不是演員或者秦硯的粉絲,就是單純的電影迷罷了。

在他們的生涯中,還從開沒有看到過任何一部電影的觀眾具有這樣的戰鬥力。

原因很簡單,秦硯從一開就使用了一些些心理學和傳播學方面的小手段,盡可能把所有看過電影的觀眾都塑造成為一個群體。

自己認可、喜歡的電影,被別人說成垃圾,自然會忍不住站出來反駁。

往近了說,秦硯組織《地球要塞》的原著粉去觀看電影,往遠了說則是從建立“怪味豆”開始,秦硯就一直在強調著影迷的建設。

“怪味豆”有大量的活躍、互動機制,就是為了讓電影愛好者之間互相交流。

想要看到好的電影,一個人的確無能為力,你再怎麽呼喊我想看好電影,也無動於衷。

現實中的影業公司,公司不斷給觀眾喂shi,讓觀眾都已經習慣與沉默,然後便能繼續心安理得拍爛片。

但如果一個群體同時向市場發出聲音,用票房成績讓電影廠商看看到決心,那就可以影響資本的走向。

你說《地球要塞》是垃圾電影?不好意思,我們用票房來表明我們對於優秀電影的追捧。

當然現在這個群體還有明顯的“秦硯色彩”,等哪天他們連秦硯也不再迷信,完全根據電影水平進行評價的時候,那才是秦硯想看到的場面。

網上針對於《地球要塞3》的電影精彩劇情的介紹、原著小說傳奇經歷的科普,讓《地球要塞3》的票房持續走高。

但對於秦硯不滿的人肯定不會就此罷休,他們任何都希望秦硯能夠狠狠跌到一次。

既然《地球要塞3》質量過硬,他們就把目光轉移到《生於淤泥》。他們第一目標都不是《生於淤泥》,畢竟兩個重量型獎項讓它難以下嘴。

在《地球要塞》熱度持續走高的同時,《生於淤泥》也絲毫不弱。在微博前十話題中,也能夠占據一兩個席位。哪怕在推特、臉書上,也偶爾能夠見到《生於淤泥》的名字。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兩部電影是同一個導演的作品,很多人在看完《3》之後,搜一搜影評立刻前往《生於淤泥》。

《生於淤泥》作為一部文藝片的票房居然還能不斷上漲!它的票房曲線,讓一些專門預測票房的業內人士都十分為難。

老實說,《生於淤泥》單獨上映,全球票房能達到6000萬美刀就已經算奇跡了,而現在破億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兒。

這就是兩部電影同時上映的好處,這也是任何一部文藝電影都不曾擁有的夢幻聯動,其他文藝片都羨慕哭了,他們又何嘗不希望自己的電影也有這樣的待遇。

其實現在《生於淤泥》的票房成績已經不能用單純的文藝片去衡量,但觀眾、媒體可不管這些,他們只管用上各中充滿噱頭的標題。

“《生於淤泥》,票房紀錄的締造者!”

“擁有商業票房的戰績,《生於淤泥》到底有什麽魅力?”

“票房奇跡背後的男人——秦硯!”

“劉大力,一個讓心心生憐惜的角色。”

全球都在猜測《生於淤泥》會寫下什麽樣的奇跡,當然最激動的還是華國的影迷和觀眾。無數的稱贊聲,幾乎要把秦硯和《生於淤泥》推上神壇。

就在所有劇組成員都準備開慶功宴的時候,他們突然收到了來自於秦硯的短信——

“不要對外討論《生於淤泥》,最近低調一些。”

本來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也成為億元先生/女士的演員們,立刻禁聲。哪怕是之前預約的采訪和活動,大家也以很謙遜的態度出現。

問到《生於淤泥》的票房表現,一律把主要原因推到《地球要塞3》帶來的觀眾流量;認為《生於淤泥》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很多華語電影比起來依舊有明顯的差距……

哪怕如此謹慎與謙遜,還是有人斷章取義。

“秦硯導演篤定《生於淤泥》將創下票房紀錄”

秦硯看到這些報道的時候,心中已經有所猜測了,這是明顯的捧殺啊!果不其然,在《生於淤泥》討論度最高的時候,網上出現了大量攻擊言論。

首先最明顯的是有很多人對於劉大力所的存在,以及故事發生的背景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這完全是秦硯可以編造的故事。

“我現在算是知道《生於淤泥》為什麽能夠獲得康城電影節的獎項了,這完全就是在摸黑華國電影的華國人的形象。”

“我也覺得。我對秦硯導演實在是太失望了,以前看他的電影還覺得他是在為華國人爭光,但是現在發現他所有的電影都有著明顯的價值取向。”

“《守門人》開始他就開始在抹黑華國的司法,很明顯就是在迎合西方的主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