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反擊:春秋筆法(第3/7頁)

嵇清持:“……”

這幫刁民!

嵇清持擠不進去,只好站在外面,聽那位榜下的青年書生繼續朗讀。

“還有這一篇,就更新鮮了,‘試論四民:士農工商’,喲,還是按照八股體例寫的,真是厲害,萬物皆可八股文。咱們看看寫的是什麽。”那青年書生大聲讀了出來。這篇文字滿是之乎者也,各種引經據典,讀起來十分佶屈聱牙,幸而那名青年書生每講一句,都會拆開來解析一遍,如同自帶釋義的文選,聽眾聽著倒也明白曉暢。

這篇文章的出發點很是宏大,從源頭講士農工商的歷史源流,從管子的“四民基石”說,再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再到國初的“商賈歸賤籍”,梳理了一番,最終得到一個結論,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不可以變更,否則就會造成國家的動亂,而“某些小說”之中描繪了商人家庭奢侈享樂的生活,使清清白白的良民百姓們羨慕商賈之家,破壞了淳樸的社會風氣,年輕人容易被這種逐利的社會風氣影響,將來就會放棄寒窗苦讀,去選擇一條看起來光鮮的商賈之路,這就是在害人前程。

嵇清持一開始還在懷疑,是不是淩霄書坊發文章回應他前日裏精心策劃的“邸報十篇”,這會兒聽到這篇文章,他竟然覺得很有道理,寫的很好,文從字順,論據充分,竟比他手下的那些鷹犬文人還要厲害,不知道是哪個才子寫的,如果能籠絡到自己手下,想必是如虎添翼。

只是,嵇清持聽著順耳,在其他人那裏,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

“呸,現實如此,還不讓人寫進小說裏麽!”

“難道小說裏不讓寫了,現實中就不發生了嗎?”

“分明就是掩耳盜鈴!商賈之家多麽富庶,還用得著一個小說來告訴我們?難道我們平時不是生活在這個京州城裏嗎?運河碼頭上的商船,九座城門出入的車馬,隨便看一看就知道商人過得多滋潤了,難道小說裏不寫,我們就看不見了嗎?”

這個社會正在發生變化,人們能感覺到這種變化,不說好,或是不好,變化實實在在地發生,這時候,道學的大棒打下來,否定描述這種變化的文字,卻對現實中實際的變化裝聾作啞,能不引起人的逆反心理麽?大家又不是生活在空中樓閣裏!

大家越說越氣,群情激憤之際,開始意動,準備大破其財,湊也要湊齊十兩銀子,去買那本假道學的照妖鏡——《繡像本第一奇書》!

“等等,”嵇清持實在站不住了,他必須說點什麽,“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篇文章說得很有道理麽?”

眾人回轉頭來,都瞪著嵇清持,為什麽嵇清持一開口,他們就能嗅到一股濃濃的白蓮味兒,對了,前日裏邸報上的十篇文章裏,也有一篇文章是這種口吻,當時還沒品出什麽,現在聽到真的有人親口說出了這樣的話,他們都不由自主地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這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出自《神童詩》,前兩句,大家可知道是什麽嗎?”嵇清持稍稍搖晃了一下腦袋,吟誦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文章千古之事,是用來載道的,不是用來寫實的,為什麽現實中發生了,文章裏就要有?這完全是沒道理的事,文章,文字成章,但凡是成篇的文字,就應該以教人向善為己任,而不是現實中有什麽腌臜事,都要事無巨細地描寫進來。”

嵇清持每次講學,都站在清流書院高高的講壇之上,享受著蕓蕓學子的矚目,他已經習慣了被目光包圍,習慣了在說完大道理之後接受眾人欽慕的仰視。他甚至會在一段話說完之後,進行漫長的停頓,用這些沉默的時間來觀察聽眾,等待鼓掌聲熱烈地響起。

但是這一次,沉默的時間,未免有些太長了——

嵇清持擡眼看向榜房前的讀書人,卻發現這些人都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著他。

“假道學吧?”一個人先說。

“就他說的那些,寫成小說,還能看嗎?”另一個人問道。

“文章關小說屁事,搞你的八股文還不夠嗎,還要搞小說!”一個紅面膛看起來脾氣就很爆的京州大爺忍不住爆粗口。

“你們不能這樣說,”嵇清持有點惱火,但是一想,這些都是愚民,愚民,什麽都不懂,需要教化的那種,“小說也是文章的一種,雖然是小道,但是也不能胡說八道,你們知道這本《繡像本第一奇書》裏都寫了點什麽嗎?一個商人是怎麽通過行賄上位的!”

“而且,《繡像本第一奇書》將這個行賄的過程描寫的非常詳實,很難不懷疑作者可能有相關的犯罪經驗,作者雖然在寫大聿的官僚體系,可是他對於俸祿緊張的刻畫,分明就是本朝之事,正因為俸祿與品秩不匹配,官商勾結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商人提供錢財,輕易就能從官員手裏換到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