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漢中之難(第2/2頁)

此時朝臣中,大體分為三派,一派以董承為首,以保皇……或者說是舔皇為第一要務,聲稱絕對忠於劉協,是劉協感性上最喜歡的一派,另一派是以宗正劉艾為首,以匡扶漢室為著眼點,用董承私下裏,向劉協挑撥時的說法就是——劉艾這些人,根本不在乎誰當皇帝,只要是漢室的皇帝就可以!

至於第三派,就是“其他”……

沒有什麽絕對的代表人物,非要說的話,應該就是楊彪。

一定要說“其他派系”的一致訴求,那就是各自都有自己的算盤,或是宗族利益、或是幕後代表者的派系,華歆、鐘繇也都在此列。

誰都知道,華歆背後是楚國、鐘繇背後是魏國。

鐘繇當初在李傕、郭汜挾持劉協的時候,在長安擔任“廷尉正”一職,在劉協逃離關中的時候,鐘繇也是主要策劃者之一!

原本劉協也很信任鐘繇,然而……在前往許都之後,劉協漸漸發現,這廝和曹操才是一條心的。

實際上鐘繇也的確在東歸之前,就已經通過荀彧,與曹操取得了聯系,在長安的時候,就多次勸說李傕、郭汜,協調朝廷與曹操的關系。

畢竟鐘繇和荀彧,都是潁川人,而且兩家也都是大士族,在鐘繇看好曹操,曹操也需要有人長安為他張目,再有荀彧撮合的情況下,雙方迅速達成了默契!

歷史上鐘繇在獻帝東歸之後、赤壁之戰前,就一直為曹操坐鎮關右、轄制關中。

當時關中在李傕、郭汜死後一片混亂,曹操又要積極準備北伐袁紹、南征孫權,沒有心思攙和到這爛泥中,而鐘繇就是以曹操的威勢做後盾,在關中長袖善舞、左右逢源……

在西涼反叛之前,無論是馬騰、還是西涼諸將,只要到了關中地界,都是以鐘繇為首,袁氏說服南匈奴進擊平陽的時候,包括馬騰在內,關中、關西各路軍閥,都是認鐘繇的命令,與南匈奴交戰。

日後馬超反曹時,為了說服韓遂,也是假稱“鐘司隸讓我來圖取將軍”……

明明曹操並沒有在司隸放多少兵馬,只是給了鐘繇一副“虎皮”,然而鐘繇生生就是靠“虎皮”成了司隸的“大盟主”,為曹操穩住了司隸。

由此可見鐘繇這人的“邪性”、或者說是“雞賊”!

當初和鐘繇一起,商議救漢帝東歸的臣子,或許本意中,有一部分是真心為了漢室、為了皇帝,不過……鐘繇最擅長的,就是把自己“賊船”做大、把上了賊船的人全都留住!

兩年多之前,漢帝西歸、重新統合司隸的時候,原本為曹操安定司隸的鐘繇,也再次隨之入朝,在朝中為魏國張目。

因為華歆有歸還玉璽的功與名,鐘繇有十年前的救駕之功,而且又都是天下名士,所以兩人在朝中的地位也是穩穩的,一面有楚國、魏國的封官賜爵,一面還在朝中做著漢臣。

甚至兩人在朝中,還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一批支持者!

因為楚魏交好、魏國又與楊家有各種欲說還休的關系,加之要面對董承、劉艾的打壓,“其他”派系經常聯合起來。

不過這次不僅董承為了關西的利益,力主拒絕張魯封侯,劉艾等宗親也因為劉璋的原因,而對張魯有所抵制……

雖然劉焉的廢史立牧,是亂漢之策,但劉璋畢竟還姓劉,宗親已經不希望劉氏再有任何削弱!

甚至楊彪也在此事上,認同董承的反對。

故而華歆、鐘繇在朝中奔走,也未能競全功……

最終漢室朝廷敲定,封公孫康為燕侯,同時申飭張魯,指責其不思守土、妄自與益州交戰,飭令張魯即刻休兵,回長安述職。

當然,誰也沒指望張魯真的在看到詔令後,就老老實實的回長安,只是為了表明態度。

而金陵是在臘月二十三得知此事,白圖估計連張魯都還不知道……

白圖也刻意在金陵之中,開始“泄露”此事,只是民間流傳的版本是,蜀侯狡詐奸佞,蠱惑漢室朝廷,欲與雍侯聯手,先取漢中,絕後顧之憂,之後順江而下,襲取荊州、破滅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