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動兵(第2/2頁)

而在城姬世界,南中地區的情況,與“各種史料”有相契合之處,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整個益州南部,由西到東依次是永昌郡、越巂(xi)郡、朱提郡、牂(zang)牁郡,歷史上在諸葛亮平定南蠻反叛後,又置建寧郡、雲南郡、興古郡,合稱南中七郡!

算起來益州的南中,比揚州的山越、荊州的武陵,所占的比重、要大得多,南中的人口甚至並不比巴郡、蜀郡、廣漢郡、犍(qian)為郡這巴蜀四郡少,算上漢中郡,益州北部才有人口資源的絕對優勢。

蜀國之所以被蔑稱為蜀國、而不是益國,也是因為其勢力核心,一直是在巴蜀,對南中七郡的要求,僅僅是那時奉上錢財與兵源,這點與“死乞白賴”、非要一點點磨掉所有山越的東吳截然相反。

除了蜀漢“將目標放在了北方”這外部原因之外,也是因為南中內部情況的復雜!

相比於揚州的山越、荊州的武陵郡,南中不僅更大,而且漢夷沖突更小,內部更加團結……

所謂的南中大姓、也就是南中的豪族,雖有漢文化傳承,但究竟是學了漢學的夷人,還是遷來南中後,與夷人通婚的漢人,早就已經沒有哪家說得清楚。

這些“南中大姓”,既有漢人豪族的特點,也有南蠻部族的特性,唯一的區分是自稱“漢人”的南中大姓中出的首領,被稱為“蠻王”,而南蠻部族中出的首領,則被稱為“夷王”。

無論蠻王還是夷王,標準都是“漢夷共服”,雖然從南到北,也存在越是偏南、夷人部族比例越大、漢文化比重越小的情況,而且畢竟分別歸屬城姬與蠻姬,但南中漢夷在利益上區別不大。

在面對益州北部的漢人時,南中的南人,反而覺得南中蠻更像自己人——這點比荊南豪族更甚。

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性,令沙摩柯為首的武陵軍,越是向西推進越困難……

幫助南中蠻建築山城、協助發展的這一套,只能拉攏一些邊緣部族,真正涉及到那些南蠻部族、南中大姓,一個個都頑固得很。

按照楚國之前的戰略布局,南部五年內的發展重點,也是在荊揚的南部山區中建城、墾地,依托礦業建立起一個個聚居城市,漸漸磨滅“部族”的影響力。

而對南中,只是順其自然的態度,並不是攻略的重點,除非被主動攻擊,否則不會輕動武力。

不過楚歷三年開始,白圖特地又調了高順和陳宮過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並且這次還有沙摩柯全心全意的輔助!

與此同時,夷陵也已經開始集結兵馬,一部是南陽軍戰功。

如果換做是別人,其他將領或許還要爭上一爭,不過黃忠……看看人家一大把歲數,又是超脫神將,現在還寒酸的掛著雜號將軍的銜,誰好意思爭?

沒錯!

這是尊老愛幼,絕對不是為了將來的炮兵連的……

至於趙雲……也沒什麽辦法反駁!

既然是在夷陵集結,自然是以荊州軍為主,荊南軍由黃忠率領沒什麽問題,而荊北自然是以南陽軍為主,畢竟南郡原本的荊州府精銳,都已經被打散重組。

趙雲也是神將,而且還是征北將軍,又是張繡的師弟,在南陽駐紮已久……

要從南陽調動兵馬,並且將領還要能轄制荊州南北、包括黃忠在內的其余將領,那自然趙雲最合適,即便是張繡,相比之下也要差了一些。

文聘這次也掛職南陽軍的副帥——之前白圖親自去請向南而去,以趙雲為主帥,另一部是荊南軍西往,以黃忠為主帥、魏延為先鋒——反正炮兵還要慢慢招募,黃忠閑著也是閑著,更重要的是,剛好用這機會,給黃忠刷一刷後,文聘終究出山任職。

另外不足為外人道的是,白圖選擇趙雲,也有些玄學的意味,畢竟歷史上諸葛亮入川的時候,主要用將就是趙雲和張飛……

不過當時劉備是自己在北面的葭萌關,一路猛攻蜀郡,與荊州的諸葛亮兩面夾擊,否則僅靠這需要穿越三峽的一路軍,很難有所建樹。

白圖這次之所以出兵,主要還是為了借機清除漢室在楚民心中的殘余影響,另外也是因為樞密院多次表奏,各地軍隊快要呆“懶”了,索性動一動,倒是沒指望能直接打進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