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紀霜雨在妙感山開始了為期大半個月的外景拍攝。

妙感山附近的村民, 和進香的香客知道紀霜雨在這裏拍電影,都極感興趣地圍在一處,不遠不近地觀看紀霜雨的拍攝活動。

這其中還混雜著一些記者, 看得兩眼發亮,頻繁低頭記錄。他們也是很有毅力了, 就為了跟蹤報道, 專門爬上山。

“看看,那是什麽?”

“玩具嗎?太精巧了吧!”

“什麽玩具, 人家那叫道具吧!”

道具組長蔣四海正把他們制作好的道具、模型、繪片等搬出來, 這些家夥什要完好地搬上山, 真是花了他們好大功夫。

既有正常比例的武器道具之類,也有按比例縮小,質感真實的船只、高樓建築, 全都做得纖毫畢現,質感真實。

而圍觀群眾哪明白道具各自對應什麽,當如何呈現, 只知道看著是挺精巧。

——雖然沒有電腦特效,也沒有條件全部實景搭建, 但是有物理特技嘛。紀霜雨可以采用模型拍攝、定格動畫, 還有利用背景合成、遮罩繪畫等技術來表現。近景就可以搭建實景,搭配剪輯技術, 也能達到現有條件下的最佳視覺效果。

也因此,用來代替實物的模型十分講究比例、質感和透視, 最好有些部分還能用機械控制。

這類型的道具制作交給蔣四海負責, 自然再合適不過了。

設計圖是紀霜雨繪制的,蔣四海看著那些建築、武器,乃至一些家居機械, 都不知道紀霜雨怎麽想出來的!

周斯音端著涼茶往取景地走,有個記者看到他,就眼睛一亮,大喊:“周世兄!”

周斯音一看,是滬上報界的記者,因家裏長輩和周斯音認識,兩人見過,他回憶了一下名字,“之義啊。”

劉之義借機突破了劇組人員設置的“圍觀線”,到了周斯音面前,可憐巴巴地道:“世兄,能不能代向紀導演說說,我們報紙想采訪一下拍攝故事。”

劉之義有點忐忑,雖然一口一個世兄攀關系,但他們也沒有特別熟,而且周斯音的脾氣出了名的差,連他二舅都那麽慘……可別套近乎不成還被罵了。

周斯音卻是一喜,心道,讓我代向鶴年說話,說明大家都知道我們關系非常好!

於是,他點頭道:“嗯,我給你問問。”

劉之義:“??”

為什麽周世兄表情看起來還有點快樂?

周斯音去把涼茶端給紀霜雨,就順便問了一下。

紀霜雨也知道多少得透露點消息,充作宣傳的道理,平時其實也會給昆侖書局旗下的報紙提供一些獨家信息,但既然這是周斯音的熟人,給他賣個人情也行,於是答應了。

劉之義興奮地抱著相機過來,“您好,紀導演,我代表《京城日報》《滬上影劇》《巴黎劇評》《世界電影之聲》……來采訪!”

紀霜雨:“……”

周斯音:“…………”

周斯音:“你不是在《滬上影劇》做記者嗎??”

媽的,就叫了一個記者過來,為什麽出現這麽多單位。

劉之義靦腆地道:“因為大家都很好奇紀導演的進度,如今海內外媒體都在招聘專門記者,我便兼了幾份工作,反正他們也不要求獨家……沒關系吧?”

還真是有頭腦啊。

紀霜雨好笑地說:“行吧。”

他們來之前,紀霜雨看似在拍攝,實則進度為零,因為他正在和學生們一起研究透鏡,很多特技他自己也是一知半解,聽說過卻沒實踐過,少不了現場摸索一般。

比如現在因為有些模型不方便拍攝,就得用透鏡反射來拍,當然還要自己研究角度和大小了。

紀霜雨和劉之義聊了幾句,透露了一些訊息,劉之義聽得連連做筆記,只覺得自己的胃口也被提起來了。

劉之義因為還兼了國外的通訊員,問道:“我知道您似乎向來很推崇新技術,但關於彩色影片,現在確實有些爭議。拍攝一部彩色影片,成本比黑白影片要高一倍!

“但是歐洲一些導演認為,濫用色彩,也是嘩眾取寵。彩色影片適合拍攝音樂片、驚悚片之類題材,卻並非所有題材的最佳選擇,甚至是不適合其中一些。更有人認為,黑白影片才最具有美感,您覺得呢?”

紀霜雨微微一笑:“可是,黑白不也屬於色彩。我相信,色彩是能夠讓影片更具有魅力的,也是可以駕馭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向繪畫取材學習。當初很多人有聲片破壞了藝術,可事實不是證明,駕馭好了後,音響能將影戲藝術推向更高峰。而一旦掌握色彩的規律、語言,也能夠帶給電影更多內涵,而非所謂的‘嘩眾取寵’,一味鮮亮明艷,叫嚷著我有聲有色。”

劉之義聽得連連點頭,又不好意思地道:“但我不太懂繪畫和攝影,請問您能舉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