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口碑擴散(第3/3頁)

新聞內容大概就是那個影評人看完《投名狀》之後太壓抑,看了心裏太難受,偶然去看了《生死頻率》,然後被感動了之類的。

作為靠筆杆子吃飯的專業影評人,寫出來的新聞那叫一個情真意切。

而且《投名狀》確實壓抑,這是事實,這篇新聞也得到了一些觀眾的認同,很多媒體見有了賣點,紛紛用自己話把這篇新聞中譯中了一遍給發出去。

矛盾沖突,才是最好的賣點。

很快其他觀眾,尤其是看了《投名狀》的觀眾,也紛紛好奇《生死頻率》究竟是一部什麽電影。

畢竟他們很多人也覺得電影確實壓抑了點,當他們在這個基礎上看新聞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同意新聞的其他看法。

不過,工作日沒有點映,想看也看不到。

王長天當機立斷,星期一晚上臨時又加了60場點映,並且隔了一天,星期三也安排了60場點映。

星期四,再次經過180場電影之後,《生死頻率》的口碑開始擴散,並且也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報道了。

雖然曝光度還遠不如《投名狀》,不過至少在賀歲档也占了一席之地。

“年度最治愈的情感電影,《生死頻率》於生死之間展現父子親情!”

“《投名狀》讓你看了壓抑?那你該去看看《生死頻率》了!”

“《生死頻率》電影口碑爆棚,張翰宇、鄧朝父子情深!”

“一場跨越時空的父子對話,兩個家庭自我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