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億萬富翁了!(第3/3頁)

1億票房,分到手不到3000萬。

不過這是扣掉了宣發費,一般像華陽、伯納自己投資自己宣發,成本都是包在一起的,不是發行方墊付,就不用先扣掉。

2900萬裏李謙拿70%,也就是兩千零幾十萬。

成本520多萬,片酬拿了150萬,也就是這部電影光票房就給李謙帶來了1600多萬純利潤。

而光羨的收入,15%投資裏的利潤是320萬,發行收益也正好是320多萬,純利潤640萬左右。

這部電影,李謙的收入是光羨的兩倍多。

《月球》的收益到賬還得要一段時間,但是已經下畫了,收入也算得出來。

2.604億的票房,歸屬於發行方票房大約是1.026億。

扣掉光羨先後投入的1500萬宣發、拷貝費,還剩0.876億。

這次光羨是8%的發行費,也就是700萬收入。

剩下的8060萬,李謙投資了65%,也就是5240萬。

制作成本1800萬,65%的成本就是1170萬。

5240-1170+片酬500萬,純利潤4570萬。

光羨20%的投資,利潤就是1240萬,加上發行利潤700萬,純利潤達到了1940萬,不到兩千萬。

李謙賺的依然是光羨的兩倍多。

當影視公司賺的還沒有導演一半多的時候,對方紅了眼也是正常的,差距太大了,是家公司就難以接受。

一開始還好,畢竟是賺錢了,但是一旦時間長了,那心裏就很容易極度不平衡了。

坦白來說,光羨出力還要多一點,但是這些利潤都來自電影本身,也就是說這錢得靠李謙拍的電影賺。

不管找哪家發行公司,都能賺這麽多,但是光羨卻找不到能給他賺這麽多錢的電影了。

一個主打產品,一個主打渠道,也說不上誰該多賺,得看最缺的是什麽,顯然電影行業最缺的就是賣座電影。

該是自己的,李謙可不會大方。

憑本事賺的錢,為什麽不要?

而且《大白鯊:復仇》、《124小時》這兩部電影也都是這樣,李謙的純利潤都超過光羨的兩倍。

除掉《月球》的收入,這個還沒到賬,其他三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還有網絡版權、電視版權、以及微乎其微的音響版權,加上賬上原本的資金,接近5000萬了。

不過《倔強蘿蔔》投了250萬,《夜店》投了300萬,《月球》投了1170萬,其中500片酬已經到手了,不過打李謙個人的卡裏,當平時零用了。

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開銷,賬上就剩3100多萬了。

華影聯合要注資600萬。

《人在囧途》雖然是小成本電影,不過場景多,群演、外景少不了,成本不會少,先定個800萬。

《超時空同居》同樣有需要花錢的地方,1989年的很多建築找是好找,但是也需要修繕一番,場景多,外景也不少,還有一點點特效,預算1200萬。

這兩部電影都比《月球》要麻煩的多,當然只是麻煩,畢竟場景少,難度卻不如《月球》。

這就2600萬花掉了,就剩五百萬了。

沃日,沒錢了,又變成窮光蛋了。

不過,兩個月未見的宋戈,卻在電話裏給李謙帶來了好消息。

那六部電影,宋戈、杜洋和哥倫比亞談了一個初步的價格。

《大白鯊》兩部曲750萬美元打包海外全版權。

《月球》海外全版權350萬美元。

《127小時》海外全版權120萬美元。

《狙擊電話亭》海外全版權80萬美元。

全都是買斷,一共1300萬美元。

連網大一起要了,上院線的可能性不大。

《大白鯊》兩部曲第一部還是網大呢,價格比《月球》還要高。

1300萬美元,當初的合同好像是投資參與所有收益分成,也就是說,只有900萬美元是自己的。

李謙也不心疼,自己得應得的那份,別人那份是別人應該的,他不會小氣。

不過900萬美元也是7000萬人民幣了。

加上賬上的3100萬,等於工作室的流動資金足足有一個億!

剛才還一貧如洗,轉眼就億萬富翁了。

這就是人生啊,大起大落讓人猝不及防。

不過,李謙還是請宋戈和杜洋再和哥倫比亞談談,能多賣點就多賣點。

第一次的出價,顯然不是最終成交價,應該還有漲價的空間。

掛了電話,作為一名準億萬富翁,李謙就有底氣了,自己的新電影和給吳經拍的那部動作片也有了充足的投資,完全足夠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