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3頁)

密謀殺董卓者,也即最受封賞的兩人,一為王允,乃是董卓托付朝政之人;一為呂布,乃是董卓托付性命之人。

可嘆仲穎所托非人,如今兩者盡失。

蔡邕想著女兒的囑托,一忍再忍,待到酒酣耳熱,宴會上氣氛最熱烈的時候,終究還是忍不住,開口感嘆起了董卓生平,言語間難免有責備眾人的意思流露出來。

宴會上的氣氛為之一肅。

王允勃然大怒,起身斥道:“董卓乃是國之大賊!幾乎傾覆我漢室!先太後、少帝皆亡於董卓之手!凡我漢臣,皆欲除之而後快!前有伍孚就義,後有何喁囚死獄中!如今奸賊得誅,你不覺痛快,反為董賊悲痛!你這是只想著自己所受的禮遇,全然忘記了家國大義!與國賊董卓有何不同?”當即就將蔡琰收押,交給廷尉治罪。

在座許多人都憐惜蔡邕才華,又素來知曉他是老實人,都為蔡邕求情。

然而王允到底將他收押下去。

未央殿中,呂布結束了一日的騎射教課,正私下與皇帝說話。

“原本說好了赦免陜縣、函谷關的涼州軍,仍叫他們原地駐守。可是臣看司徒大人遲遲不肯發詔書,聽說是又改了主意,說是要叫涼州軍就地解散,還叫人去緝拿牛輔等人來長安審判。”呂布與劉協相處不少,知道小皇帝聰慧過人,是可以與之討論軍國大事的,擔憂道:“說句不好聽的,司徒大人這就是沒帶過兵,瞎指揮。這樣下去,涼州軍非嘩變不可。”

劉協沉靜聽著。

赦免涼州軍的詔書,他早已用印。

但是王允扣住不發,已過了數日,多半是如呂布所說,改了主意。

“的確如奉先師父所言,一旦激得涼州軍病變,局面便會難以收拾。”劉協看著呂布,輕嘆道:“當此之時,更有何人能改變王允心意呢?”

呂布順著小皇帝的目光看向自己胸口,遲疑道:“臣?”

劉協垂眸想了一想,卻又自己否決了這個想法,道:“奉先師父是最後的辦法。長安城中,胡軫與徐榮尚且虎視眈眈,咱們自己人再鬧起分歧來,豈不是給了他們可趁之機?到時候且不說遠在陜縣、函谷關的涼州軍了,只眼皮子底下的胡軫、徐榮就能再起一場大禍事。”

呂布道:“那要怎麽辦?總不能叫司徒大人真如此行事。”

劉協還未答話,就見萬年長公主劉清沖進殿來,彎腰按著膝蓋,一面喘氣一面叫道:“皇帝,你……你快派人去救蔡先生父親!”

“蔡邕?”

“他給王允關到牢裏去了!聽說王允要殺他!”

“都有何人給蔡邕求情過了?”劉協問道。

劉清一愣,道:“我哪裏知道,士族之中大約都給他求情了吧。”

“那朕還要派誰去,才能從王允手下救出蔡邕?”

劉清又是一愣,半響道:“可……你是皇帝啊……”

皇帝不該是天下最厲害的人麽?王允是臣子,又忠心於漢室,難道還會不聽從皇帝的話麽?

劉協立起皇帝之印來,淡聲道:“你看,這方印原是皇帝的,後來這支筆來了,推倒了皇帝印。這支筆,便如同董卓。而後有人又拿起了這皇帝印,撞翻了這支筆……”那支細狼毫筆“當啷”一聲跌落在地上,“那你說現在,是皇帝印厲害,還是拿印的人更厲害呢?”他既像是在給劉清講解,又像是在問自己。

劉清跟上了他的思路,道:“你是說王允是拿皇帝印的人?”

“朕可沒這麽說。”劉協將那皇帝印在手中拋了幾拋,握住靜默了一瞬,起身對呂布與劉清笑道:“走,隨朕去見一見司徒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