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7頁)

曹昂笑道:“依臣看來,這些人倒未必是對陛下沒有信心,而是對他們自己沒有信心。陛下乃是漢室正統,長安人才濟濟,他們在此地不好出頭,只好往別處去碰碰運氣。”

“不提這些人了。”劉協聽出曹昂想要安慰他的意圖,搖頭也笑,轉而道:“平定涼州容易,要管理涼州卻不易。涼州荒僻,百年羌亂,原本的良民早已陸續內遷,若只占了地方卻沒有人,那麽我們的士卒前腳撤離,涼州後腳就又會反叛。所以朕仍舊用韓遂、馬騰,也是因為這二人已是被朝廷打服了,三五年內生不出反叛的能耐。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讓涼州穩定下來之後,尋合適的人往涼州安居,使之與當地人雜居通婚,皆習我朝文字,如此兩三代之後,才算是真正成為了我朝子民。屆時,涼州之亂也就無從而起了。”

“子脩今年二十有四,朕小你七歲……”劉協回身看向曹昂,笑道:“咱們君臣二人努力活久一些,應當還能看到那一天。”

曹昂一愣,他在皇帝兩階之下,此時仰頭望著皇帝的笑臉,也笑道:“是,那臣便努力活久一些。”

說話間,二人已經來到山頂的道觀。

這東山的道觀,便是當初王允設計伏殺呂布之所,只是最後呂布逃出生天,王允卻被呂布一|□□死。當日道觀中的滿地血痕已然消失,觀中布幔、墻上灰粉,都重置了新的。今日皇帝要來,道觀外也早已布防,道觀內的道士們也都各在其位、不敢擅動。

劉協與曹昂宛如進入了無人的道觀,沿著清幽的小路,繞到道觀後山。

已是傍晚時分,天上霞光無限,而此山雖然只有百丈之高,此時卻因為天氣的緣故,在後山起了重重的霧氣。兩人在觀後,望向山下,只見層層霧氣之下,乃是莽莽山林,只疑身處仙境,與那萬丈霞光同在。

劉協深吸一口空氣,肺腑間充滿了水汽與草木清香,頓覺心曠神怡。

曹昂留意著皇帝腳下,恐他踩到碎石有危險——其實早知皇帝要來,道觀中已灑掃得幹幹凈凈,連大點的土塊都難以見到,更何況是碎石。

“等到國泰民安、海清河晏那一日,咱們君臣二人來這東山道觀,修一修神仙道,也是不錯的。”劉協玩笑道。

曹昂見皇帝踩著石階,已是探身往欄杆外去了,有些擔心,便擡手要扶他下來,口中笑道:“臣求之不得。陛下,不如去樓上觀景?”

劉協卻不用他扶,仗著這具年輕的軀殼身手利落,反身一躍而下,哈哈一笑,道:“子脩慌神了——朕難道還能掉下去嗎?朕知道輕重。”他也沒有上樓,就在一旁的小亭子的連凳上坐下來,背倚亭柱,遙望著漫天雲霞,忽然嘆了口氣,道:“說起來,有一件事,朕當時一時心軟,此刻卻有些後悔。”

曹昂站在亭子外,接口道:“何事?”

“玉奴想在軍中做事,這一點你知道嗎?”劉協雖然私下給馮玉改了“狸奴”的字,與旁人提起來卻仍以“玉奴”相稱。

曹昂面上露出驚訝之色,想了一想,卻又點頭,道:“他有此想,也在情理之中。”

“朕當日知道時,也與你一般反應。”劉協嘆了口氣,“朕便答允了他。蘇危叫他在中軍做校尉,也是謹防他有不測之意。玉奴如何能不明白?這卻又與他的心相悖了。因此大軍出城前一夜,玉奴又求到朕跟前。”

“他不肯做中軍校尉,卻要做什麽?”曹昂思量著馮玉的性情,“難道是要做先鋒?”

劉協苦笑,道:“他若是肯做先鋒倒也好了。”他頓了頓,“朕之前在楊彪府中發作了一頓,其中有些話原是罵士孫瑞等人的,誰知道當時玉奴跟隨在側,倒是叫他聽到心裏去了。”

那日楊彪府中,劉協面斥士孫瑞等人,那話自然是怎麽戳心怎麽來,其中有一段劉協要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員學一學蘇秦張儀,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合縱連橫,不費一兵一卒,而降百萬之眾。

“你們當中,若有一人有他們半分本事,朕又何必發兵益州?”——便是這一段話,落在了馮玉耳中。

劉協此刻對曹昂苦笑道:“朕原是罵士孫瑞等人的,誰知道玉奴在旁多心了。”

曹昂真的驚訝了,“他要學蘇秦張儀?”

“朕現下想來,也為他懸心。那夜他在未央殿中跪求,朕一時心軟……他從漢中過,至今已有兩月沒有消息傳來。”劉協想到那夜宮燈照耀下,馮玉落淚的模樣,為著馮玉的面子沒有對曹昂說這一節,“你們四人在洛陽就陪伴在朕身邊,如今也有七八年了,朕非草木,焉得不關心?”

曹昂想了一想,道:“此事雖然危險,但玉奴也並非沒有成算之人。況且他姿容不凡,雖然他心中不喜,但果真遇上危險,也多能逢兇化吉。”他微微一笑,又道:“否則玉奴又如何能說動陛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