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異界(七十七)

龐小南搖下了車窗,馳騁在海龍島和華海市連接的跨海大橋上,溫暖的海風夾雜著有些腥味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精神振奮,他打開了收音機,喇叭裏傳來了一首應景的歌曲:“我像風一樣自由,就像你的溫柔,無法挽留……”

回到家,龐小南小心翼翼的從自己的臥室裏翻出那棵百萬老山參,用小剪刀剪下幾根參須,用紅布包裹起來,再找了根細鐵絲輕輕的紮好紅布,讓那幾根被紅布包裹的參須頓時顯得高大上了起來,龐小南是這麽打算的,老是去王議員家蹭吃蹭喝,雖然人家嘴裏不說什麽,自己的禮數還是要周到。“老王啊老王,這幾根參須怎麽也值個幾萬塊,吃你幾頓飯絕對夠了,我們兩不相欠了。”

在臥室忙的時候,無意看到了擺放在裏面的七個靈石,龐小南心想,要不要擺上七星靈石陣,先吸食一會兒靈氣呢?因為他看了看時間,才四點多鐘,吃晚飯還早。但是隨即他大消了這個念頭,“氣滿不思食,等下吸多了靈氣,就沒有胃口吃飯了,還是留點肚量吃飯喝酒吧。”

既然時間還早,龐小南就打算到露台上打坐一下,進入冥想狀態。“這段時間事情太多,是時候掃除一下心靈的蒙塵了。”

於是,龐小南打開臥室的房門,走到了露台上,坐到了面朝大海的沙發上。

很多教派都有冥想的這個功課,對於修煉者,這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冥想的輔助,修煉者能夠及時的走出修煉的誤區,把修煉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從而加快修煉的進度,避免走火入魔。

冥想的真正流行,是瑜伽在華國的流行引起的,瑜伽是婆羅國的功法,婆羅人的功法以狠辣為主,所以心靈常有不安的思緒,肉體也有很多修煉的弊端顯現,需要通過一些柔和的功法進行修正,於是瑜伽功法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不過各個教派的類似功法,都有相同的作用,比如道黨派的入定,比如阿彌教的打坐,都是大同小異。

冥想是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終目的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

人們可以通過冥想來制服心靈,並超脫物質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動因直接溝通。通過簡單練習冥想,即可幫助人們告別負面情緒,重新掌控生活。

根據瑜伽師們的說法,自我,即人,由於受到自然界三種狀態的蒙蔽,所以是受控制、受支配的。如果一個人處於愚昧無知狀態的影響支配下,就會希望獲得某一特定類型的感官享受,例如,如果一個人是處於愚昧無知狀態的影響支配下,他可能想睡眠或被麻醉;如果一個人處於激情狀態的影響支配下,他可能要作性的享樂;如果一個人是處於善良狀態的影響支配下,他可能要享受在公園或農村度過和平寧靜的一天。因此,所有這些情況,是人的欲念的性質由自然界中哪一種影響支配著他的狀態來決定的。

按瑜伽師的看法,只要一個人仍然是受到物質自然界的三種狀態即愚昧無知、激情和善良的支配,他就不是自由的,意味著他還沒有從物質欲念的羈絆中解脫出來。要從物質欲念中解脫出來,他就必須超脫自然界這三種狀態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被愚昧無知、激情和善良所蒙蔽著。可是,在任何特定時刻這三者中總有一種占著主要地位。

愚昧無知是最糟糕的狀態,這種狀態的結果是瘋狂、幻覺妄想、怠惰等。

激情狀態優於愚昧無知狀態,但它意味著重大執著、不可控制的欲念、追求和緊張的努力等等特征。

而善良狀態比其他狀態更純潔,光輝四射。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們培育、發展智慧,但是他們卻受到幸福這一概念的制約。

處於善良狀態的人只是對自己的幸福感興趣。換言之,雖然他的欲念,要比處於愚昧無知或激情狀態的人的欲念更純潔些、更微妙些,但他仍然是以私己為中心的。當愚昧無知狀態或激情狀態開始影響他的身心,從而剝奪了他從善良狀態所獲得的幸福時,這樣的人就會感到非常難過和沮喪。他還沒有超脫所有這三者的影響——對於這三種影響的自然活動,他不能夠保持作為一個不受影響的、超脫的見證人的地位。他還沒有達到對整體作出愛心服務的那個高度上——因此,他並沒有真正獲得解脫。只有當這個被禁錮在肉體中的生靈能夠超越這三種狀態時,他才能從出生、死亡、衰老和此三者的痛苦中解脫,而在今生也能享受甘露。

只有對自身幸福不感興趣的人才能夠真正幸福,這個見解,在愚昧無知的人看來,似乎是怪論,令人糊塗。但是,對於有智慧的人來說,則是合乎邏輯和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