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異界(173)(第5/5頁)

龐小南說的沒錯,賺錢才是硬道理,不賺錢的公司,股權就是個數字,可能還要倒貼。

“好吧,既然你想清楚了,我也沒什麽好說的,不過照你的描述來看,陶叔的那個機器人,似乎還算不上智能機器人,還得人為操控。”方正雖然擔心商業層面,但是他更關心的是技術層面。

“那你跟我說說,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有什麽區別?”龐小南倒是沒太多關注這個問題,方正既然提到了這個層面,他就很想了解一下其中的奧秘。

“歷史上最早的機器人見於隋煬帝命工匠所營造的木偶機器人,施有機關,有坐、起、拜、伏等能力。機器人具有感知、決策、執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輔助甚至替代人類完成危險、繁重、復雜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服務人類生活,擴大或延伸人的活動及能力範圍。”

方正娓娓道來,顯然他對機器人的研發早就有了興趣。

“隋煬帝的時候就有機器人了?”龐小南眼睛睜大,不敢相信這個故事。

“這是隋書裏記載的故事,隋煬帝楊廣沒登基的時候,和文士柳抃就結成了好友,登基之後,關系更鐵。只可惜大半夜把柳抃召進大內總不妥當,楊廣只好望梅止渴,命人照柳抃的模樣做了一個木偶,裝上機關,木偶能坐能站還會磕頭。楊廣興致來了,就和這個木偶月下對飲歡笑。”

方正做了幾個機械舞的動作,看起來還像那麽回事。

“看來華國的祖先就有做機器人的技術了,只是這技術不知為什麽失傳了。”龐小南摸著下巴,對華國傳統技藝的失傳感到可惜。

“華國古時候確實有很多關於機器人的技術和記載,比如木工的祖師爺魯班,就是個做機器人的好手,傳說魯班曾遠離家鄉做活,因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只木鳶,只要騎上去敲幾下,木鳶就會飛行起來,沒過多久,魯班的妻子就懷孕了,就是因為魯班每天都騎著木鳶回家去見妻子。”

方正將的繪聲繪色,龐小南不禁莞爾一笑:“你是說魯班早就發明了飛機咯。”

方正點了點頭,說:“先不說這些故事的真實性,可見在古代,已經有發展機器人代替人類勞動的意識,而且很多人為之付出了實踐。在古代,並沒有引擎這一說,而且對機器人的動力只字未提,只是說啟動機關後就可以運行前進,這對於現代人來說,無疑是最環保不過的事情。因為無需添加石油,無需使用電力。”

龐小南眨了眨眼睛,不相信的說:“根據能量守恒定力,機器人總得有個動力吧,到底是什麽驅動呢?”

“古代最為有名的機器人無疑就是木牛流馬。”

“木牛流馬?是不是諸葛亮發明的運送糧食的車子?”龐小南對三國演義還是比較熟悉的,尤其是諸葛亮近乎仙人的表現。

“沒錯,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是一種山路上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車。”

方正左右筆畫,期待龐小南能看得清楚,又拿出一張紙,簡易的畫了一個原理圖。

“當木牛叉開前後腿時隨時可以停在坡地上。叉開度由在該四尺長的車轅上的限位釘限制。把車轅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壓,品字頂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時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後腿不受力並被淩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馬上的梢釘推動下向前腿靠攏。當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時,木牛已向前移動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顛覆了,此時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並向前拉,使品字頂孔向後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後腿上,前拉的結果是使後腿叉開,同時前腿被流馬上的銷釘推向前。木牛就這樣走完余下的半步。”

“太復雜了。”龐小南看著方正畫的稿子,又聽方正解釋來解釋去,早就頭昏腦漲了。

方正把筆一丟,嘆了一口氣:“在古代,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但是由於很多原因,很多科學技術流失殆盡,真是可惜啊,但是科技不僅僅是現代才有的,古代的科技有時候比現代人的更加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