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一位姓馬的大師(第2/3頁)

戚金金看著這長長的書單,眼中的星星都快冒出來了。

劉禪捏著這一堆散發著發黴氣味的竹簡,小心地問道:

“這些東西,能賣不少錢吧?”

“這東西?

這東西怎麽能賣?

這東西的文化價值不是翡翠可以相提並論的呀。”

在沒有造紙和印刷術的時代,保存知識是非常困難的,漢代末期連年戰亂,之後又是五胡亂華,大量的經書散失,後面整理的大多數是憑借前人的口口相傳記憶,正版到底是什麽情況早就沒有人能說清楚。

可現在戚金金面前出現的便是扶風馬家和其他關中豪族一起精心整理收藏的真·正版史書,後世海昏侯墓中出土震驚天下的《齊論語》都算是贈品,可以想見這些東西拿到後世會引起怎樣的巨大轟動。

這種價值不是金錢可以言說的。

“儒學的貢獻就是讓我們在兩千年後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依然會熱淚盈眶。”戚金金感慨地道。

“呃,阿姐你真的能看懂嗎?”劉禪話一出口就立刻後悔了,

不過,戚金金這會兒只是瞪了他一眼,沒有揮拳暴打他:

“我看不懂不要緊啊,

有你在,你可以慢慢講給我。”

……

在劉禪的鼓勵下,關中的考古熱情空前高漲,

很快,有當年曹操的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獻上古書,說是當年跟隨曹操在並州作戰時盜掘了一處古墓,從中挖出了一些竹簡,不忍破壞,所以帶在了身上。

雖然也有人質疑為什麽挖古墓的會保護一堆竹簡(最少有三馬車之多,這麽沉的東西是怎麽帶的),而且明明是出土竹簡,這簡片居然非常完整,甚至有點新。

這竹簡是不是有點問題。

但意外的是,太子並沒有表示有問題,反而好言相勸,表示這些士兵當年雖然犯下累累惡行,可現在迷途知返,也算可喜可賀,值得嘉獎。

劉禪把出土的書卷交給關中的世族閱覽,這些家學淵博的豪族一眼就看出,這是大秦統一之前的文字,即古文。

現在已經沒有人能認得出了。

劉禪大喜,立刻嘉獎發現此書之人,又開始征召大儒翻譯文字。

眾目睽睽之下,這些大儒很快就翻譯出了上面的部分內容:

此書乃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魏國西河講學時收的弟子所著,書中的內容則是此人講述子夏陪孔子遊學時孔子與一位高人的聊天記錄。

據說那位高人姓馬,散居鄉野不出,和孔子以“認、識”為出發,探求人間的至高學問。

這書中的文字資料記載非常翔實具體,若不是理論宏大深奧,幾乎像是劉禪臨時找人著述。

尤其是此書中記載的天道可以被人認識、實踐可以探求大道、還有人與世間萬物要共同存續的道理怎麽聽都像是劉禪為推崇科學而弄出來的手段,眾人當即開始有些嘀咕,甚至有些儒者已經開始質疑這竹簡的真偽。

他們倒是不敢直說這是劉禪找人做的,但是還是表示這是小人假借聖人之言來蒙蔽太子,把太子帶偏。

劉禪不急不慢,問身邊的廖立怎麽看。

一直沒什麽表現機會的廖立終於有場合裝逼,

他非常高興地整了整自己的腰帶,得意洋洋地對那幾個儒生道: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

這表面是在說禮與禮器、音樂和樂器,可聖人哪有如此膚淺,這分明是借物言志,說明聖人當時就在探尋禮和樂器的本源到底是什麽了。”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這便是教我等要探求這事物本源所在。

這先秦時史料匱乏,難以考證,先師之事也只能靠只言片語揣摩,

之前學儒時我就想過聖人的學問是跟誰所學,今日見此書方知,孔子是遍訪民間,與山野賢士郊遊,方學得此道!”

傅幹也在一邊幫腔道:

“便是如此。

孟子曰: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這先哲早述此道,這人與自然萬物之說又與昊天上帝所授之科學暗合,由此可證,先人之說,真乃大道。

此處乃子夏門徒所著,記述當年孔子之事,自然不可能絲絲入扣,可這大道經義總是不假,又有什麽可以質疑的呢?”

廖立和傅幹的學問都不錯,

兩人旁征博引,不斷引用孔孟,讓一群質疑此書為偽作的人一時都說不出話來。

關中世族其他人也都明智地不肯說話,

只有扶風馬氏隨口問了問孔子的時候好像馬姓還不存在,

這下大家有點尷尬,也只能表示說應該是古文的翻譯有些錯誤,或者是當世的山野大才隱姓埋名,隨便找了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