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呂雉的出現,似乎給了其他人一個訊號。

在她之後,許多原本默默無聞的女性學子也都開始冒了頭。

也說不好是因為呂雉的出現,導致其他人終於開始正視了女子的努力,看清楚了男女的智商並無太大差別,還是因為呂雉給了其他女子一個榜樣,讓她們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趙馨雖然一直站在台前,也時常處理國事,但因為她進入秦國朝堂的方法有其唯一性,所以雖然可以激勵天下女性學子,但這種激勵到底有限。

可呂雉不同。

她與秦王室可以說毫無關系,能在人才林立的鹹陽冒頭,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與聰明才智。

而不僅是那些女學子們自己開始覺醒,呂雉的存在也讓這些女子的父母們看到了,女兒確實也有光耀門楣的可能,讓他們對女兒讀書的抵觸也減輕了許多。

而其中,最讓那些父母看重的,就是範睢的收徒與趙馨這個太後的出面。

他們會想,自己家女兒也不差,或是也能得到這般榮耀?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只要有了利益,所有的阻礙都將化作捧你入青雲的助力。

趙馨當初出面參加呂雉的拜師儀式,更多是出於對她本人的好奇,完全沒想過還能帶來這麽好的效果。

這完全是意外之喜。

而這個意外之喜,很快就給她,給嬴政,給整個朝堂帶來了更大的驚喜——

因為如今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尚少,幾年過去,已經有不下一千學子到了學無可學,必須進入更高等的學府讀書的時候了。

也即是,該高考了。

甘羅與呂雉是破格錄取,放在現代那就是保送。

但更適合廣大學子的入學方式,自然不會是保送,而是高考。

第一屆高考,大半學子都來自於鹹陽、雍城、其他六國都城等比較繁華的城市,除了鹹陽、雍城等原秦國城市外,其他城市的學子身份還都比較高。

因為在入學之前,他們就已經受過教育,入學後需要學習的內容就比其他學子少了許多。

如張良這般祖輩曾於韓國擔任過五任相國的出身,他腹中的才學知識,自然不是尋常孩子可比。

但這樣的學子是少數。

一來大部分這般人家出身的孩子,在滅國的時候便幾乎在秦國的幫助下,被百姓“搶走”了所有財產,難免對秦國有恨。

短時間內,他們不會想要為大秦效力。

張良是因為韓國滅亡的早,家中財產雖然也損失了大半,卻仍留下了讓全家富裕生活的錢財。

他倒也不是沒想過復國。

只是張良聰明,很快就從後續發展當中發現,大秦民心所向,朝廷與百姓同心協力一起發展國家,他最大的夢想——

復國與報仇,都毫無希望。

張良並非固執之人,否則也不會在刺殺嬴政失敗後立刻逃走,且再無刺殺的打算;發現韓國再無復興希望後,也不會真心輔佐劉邦。

既然沒希望,他便立刻放下了不切實際的妄想,轉而開始為一大家子人的未來考慮了。

長輩在韓國位高權重,幾乎都沒了。

如今的張家只能靠他撐起門楣,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在秦王朝謀得一席之地。

單以張良六國貴族的身份,顯然不可能有人向秦王舉薦他。

於是只有高考。

而類似張良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雖然他們的聰明才智,都無法與張良相比。

可除了張良這樣的人,更多的還是先所有人一步進入學校讀書,也比其他人更快學完所有知識的老秦人。

只要是對自己的水平有自信的人,全都報名了這次高考。

也是大秦建國以來的,第一次高考。

因為其重要性,這次高考可以說是萬眾矚目也不為過。

與報名參加了高考的孩子沾親帶故的人,當然想要知道高考到底是什麽東西,出來之後是否真的會有一個好前程。

而與本次高考無關的人,同樣對其萬分關注。

他們的後輩同樣可能參加高考。

不論身份地位,反正都是遲早的事兒。

因為除了參軍掙軍功這條階級躍遷之路外,他們就只剩下讀書高考進入朝堂了。

高考的時間,定在了五月十五、十六兩日。

天氣不會冷,也不會熱;雨水不多,太陽也不大,是非常適合考試的日子了。

考卷是所有老師一起出的試卷,又經過很長時間的檢查與測試後,確定題目本身與難度都沒有大問題後,才終於敲定下來的。

一共三套試卷,考試前隨機抽取一套復印分發。

考試前一個月,範睢親自挑選考官,為此甚至不惜拉來了一部分還在任的基層官員與小吏,然後按照每一個考官的籍貫打亂之後派去其他地方監考,確保了此次考試絕無作弊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