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

已經是掌燈時分了。

縱然是紫禁城之中,除卻數個宮殿之外,也都陷入黑暗之中。

朱祁鎮禦案之前,兩側都有兩排燭光,無數星星點點匯集在一起,越發命令了。大殿之中,雖然有一點昏黃。

但能見度卻也不差。

王振站在朱祁鎮身側。輕輕的研墨。

而朱祁鎮懸腕持筆,正在規規矩矩的寫著大字。最後幾個字:“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寫完之後,朱祁鎮向後一靠,靠在靠背之上,將筆遞給了王振,揉著手腕,說道:“李先生實在有些難伺候。”

王振接過筆,放在一邊的筆洗之上,又端來一杯熱茶,說道:“陛下所言極是,這李學士委實有些不識好歹了。陛下乃萬乘之尊,總覽大局即可,難不成還要讓陛下讀書考秀才?要不,奴婢向太皇太後說說,為陛下換一位講官。”

朱祁鎮微微一笑,沒有多說話。

他當然知道,王振對李時勉的怨恨。不過,朱祁鎮對李時勉的印象倒是不錯,雖然嚴厲了一些。

但是後世上過十幾年學的老學生,什麽樣的老師沒有見過。

李時勉不管怎麽說,都是盡心盡力,人品端莊。又不乏智慧,講課的時候,以廣搏為要,朱祁鎮雖然沒有刁難的意思,但是問一些問題,只要在經史的領域之中,沒有李時勉答不上來的。

放在後世,也是學霸一級的人物。

而且王振似乎沒有細細聽過李時勉講課,但是朱祁鎮自己卻有感覺。

李時勉對他明顯是放寬了要求。

否則以微言大義的標準,單單一本論語教上數年都不帶重復的。

李時勉大抵覺得朱祁鎮畢竟不是要走科舉這一條路的,很多地方都放松了,只要朱祁鎮能領會聖人大義即可。

不過,即便再放松,朱祁鎮也要每天背書才行。

別的不說,將來看大臣的奏折,他們在裏面拽文,用了幾個典故,朱祁鎮看不懂,領會錯誤,就鬧笑話了。

可以說,後世大部分人,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來到這個時代,在文人看來,與文盲沒有太大的區別。

不讀聖賢書,如何能稱之為讀書人。

其實朱祁鎮在心中也暗暗揣測。李時勉如此,是不是想他早已親政。

因為朱祁鎮從李時勉的言語之中,他對而今的政治結構是不滿意了,不管是太監權力的擴大,還是女主秉政。

李時勉這種正統的讀書人,都覺得不對。

不過,李時勉並非不知道太死板的人,他知道而今局面,朱祁鎮還不能承擔皇帝的責任。不過,他在開始教朱祁鎮了,發現朱祁鎮接受能力很強,自然有盡快將皇帝教出來,可以承擔大任,結束這不正常的權力結構。

不過,朱祁鎮自己未必沒有想換一個講官的想法。

倒不是李時勉不好。

而是李時勉太好了。

為人正直,一心一意將儒學教到朱祁鎮心中,以正君心。

但是朱祁鎮卻不覺得,學習儒學是當務之急。

這一段時間,朱祁鎮也漸漸的適應了這個時代。

王振是他身邊的太監,天下奏折文書,只要朱祁鎮想看,王振決計沒有隱瞞的事情,之前是太皇太後挑出封奏疏,給朱祁鎮講解。

而今卻是翻過來了。

卻是朱祁鎮從王振整理出來的奏疏條目之中,挑選出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看不明白,去請太皇太後講解。

如此程序一顛倒,朱祁鎮花在政務上的時間,就大大增加了。

朱祁鎮甚至琢磨出太皇太後的底線。

太皇太後,並不反對朱祁鎮看奏疏。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許他在批閱奏疏。

太皇太後對內閣呈上了大部分奏疏都是照準的。

王振或許有挑刺的地方,但是太皇太後決計不許朱祁鎮處理朝政。

也就是只能看而已。

但是每一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李時勉為朱祁鎮布置的功課很重,特別是練字上面,每天朱祁鎮都寫得手腕疼。

但是沒有辦法,一筆臭字,實在太難看了。

甚至讓李時勉覺得根基已壞,無可救藥。想要救藥,就只能加大力氣扭轉,也就多練多寫,多臨帖。

朱祁鎮並不覺得李時勉所教授的就不重要,但是他更覺得,比起儒學與書法,大明朝本身更有意思。

他更想明白,而今大明朝是什麽樣子。

這才是他這個做皇帝的本質。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卻是與李時勉的功課沖突了。

王振在朱祁鎮身邊時間很長了,他又善於揣摩人心,雖然朱祁鎮什麽也沒有說,但是就將朱祁鎮的想法揣摩出來幾分。

王振安置朱祁鎮睡下之後,出了乾清宮,一招手,來一個小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