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田賦

第二日,朱祁鎮還沒有醒過來,就聽見外面噼裏啪啦,就好像是無數騎兵踏過地面,又好像是無數刀劍相擊。

密集的注腳,連綿在一起。

朱祁鎮披衣而起,立即有人為朱祁鎮穿好衣服。

朱祁鎮推開了乾清宮的門戶,頓時無邊濕氣沖了進來,聲音一是大作,水滴飛濺出米余,將大門處全部打濕了。

朱祁鎮見狀,迎門而立,並不避大雨。

雖然僅僅是被迸濺進來的余地,不過片刻,就在朱祁鎮的衣角給打濕了。

王振連忙將朱祁鎮拉過來,說道:“皇爺,保重身體。可是淋不得雨的。”

朱祁鎮笑道:“朕是高興。”

不是這個時代,就不明白朱祁鎮為什麽為一場大雨如此歡喜。

蓋因五月之後,河南的旱情就有擴大的趨勢,連北京這裏也連日不雨。這一場大雨,就好像是天河泄露一般。

想來這一場旱情總算是過去了。

“也不知道河南那邊怎麽樣了?”朱祁鎮面露憂色說道。

“皇爺,奴婢就是來給皇爺報喜的,今個剛開宮門,就有錦衣衛送來消息,三日之前,河南大雨,旱情已解。百姓在於公的安撫之下,各自回家。河南的旱情算是過去了。”王振說道。

朱祁鎮笑道:“如此就好。”

朱祁鎮忽然想到,說道:“最近的折子裏面還有何處受災?”

朱祁鎮越發明白一件事情,對大明朝來說,沒有天災的一年是不完整的一年,於謙之所以如此快的安撫好百姓。

倒不是於謙天賦異稟,而是賑濟災民,早就成為一定之規。

於謙按此辦法行事,再查漏補缺,就能將事情辦圓滿。

所以朱祁鎮直接問,何處受災,而不是問有沒有受災。

“只有海寧報了潮災。”王振說道。

朱祁鎮坐回自己位置上,示意小太監將大門關了,頓時雨水的聲音被隔絕在外面了,他在禦坐上坐下來,問道:“內閣如何處置?”

“讓江南巡撫周忱周大人賑災,海寧縣,想要修建石堤。內閣打回去了,讓地方自己處置。僅僅豁免海寧縣三年錢糧而已。”王振說道。

朱祁鎮低頭想想,努力揣摩楊士奇的思路。覺得楊士奇未必是不準,只是覺得這一件事情,讓地方自己做嗎?

這一件事情,在朱祁鎮心中打了存疑的想法。

先行按下,看事情後續發展。他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就是豁免錢糧之中,大多是將之前收不上來的錢糧也豁免了。

今日本來是要上朝的,但是雨實在太大了。

明清上朝都是室外的,也就是所謂的禦門聽政。

大雨總不能讓百官都站在水裏,特別是而今朝會,更多是認認真真走形式。朱祁鎮過去也不過是擺擺樣子,向百官顯示出自己還活著,並活著很好而已。

真正處理政事的章程,都在內閣傳到宮中的文書上。

今日連李時勉的課也都免了。

這個時代小孩子淋一場雨都可能不治。太皇太後對朱祁鎮嬌貴的很。再者太皇太後對朱祁鎮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也很是滿意,漸漸入夏了。

太皇太後甚至有讓朱祁鎮避過三伏天,再上課不遲。

朱祁鎮有了時間,索性讓王振帶幾十個太監,將從洪熙年間到宣德十年,也就是今年,這十年之間,豁免的欠糧總數算出來。

朱祁鎮接到總數,一時間大驚失色。

各種天災人禍免除的欠糧,居然有一千多萬石之多。

一千多萬石糧食,是什麽概念。

大明朝每年能收上來的糧食,大概在三千萬石,不過各種支出,能存下來的糧食並不多。反正朱祁鎮不知道,而今北京,通州這幾十個大糧倉之中,所有糧食加起來,有沒有一千多萬石。

別的不說,漕運每年運輸四百萬石糧食,就足夠支撐京師了。

也就是說,這一千多萬石,可以頂漕運兩三年的運輸糧,頂每年三分之一,近二分之一的國家收入,十年的財政結余。

朱祁鎮細細看了,大部分是因災害免除之前的欠稅。但是有一次,是宣宗皇帝大手筆免除了江南三百多萬石的糧稅。

“這不正常。”朱祁鎮立即敏銳的感覺到了。

“很多地方的欠糧,即便是不免,也征不上來了。很多都是假借天災的名義免除的。有數次,根本沒有借口,就直接免除了。”

在朱祁鎮看來,國家的征稅能力,是國家非常重要的職能之一。他之前,依稀記得,明代末期賦稅就收不上來了。

而今看來,這是明代從娘胎裏面帶出來的病。

洪宣之間,明朝國力雖然不能稱鼎盛,但是就財政而來,還是相當健康的,這個時候,收不上來,將來的事情還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