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2/2頁)

“陛下聖明。”楊士奇聽了朱祁鎮話,立即說道。

隨即下面的文臣全部大聲高呼:“陛下聖明。”

成國公見這情況,低聲嘀咕道:“算了,方孝孺也算一個硬骨頭。”

靖難集團對方孝孺等人的方案其實並不是多情願的。只是張輔壓著,不好說話而已。畢竟如果方孝孺是忠臣,他們是什麽?

有些話不能想太明白。

王文也跪下來,只是他口中卻什麽也沒有說。他知道說什麽也沒有用。今後幾日,他大概要離開京師了。

連罪名都是現成的,離間天家。

朱祁鎮暗出一口氣,偷眼看了太皇太後一眼,太皇太後也在看著他,目光之中卻充滿了淡然。

朱祁鎮只覺得不過一會兒功夫,後背就有一點微微發涼,是被汗打濕了。

為了將這個想法通過。

朱祁鎮心中做了不知道多少準備。

這準備並非在今日都準備的,而是在數年前,第一次見張忠的時候。

那個時候,朱祁鎮就發現一個問題。

大明在對外戰略,其實相當不利於擴張。太宗皇帝雖然對外大加征伐,但是對太祖留下的制度,卻在口頭上遵從。

朱祁鎮想將大明推上極盛,他首先需要一個理論基礎。

漢武帝想北伐匈奴,還要先推舉公羊家,高舉大復仇的旗幟。封建策固然是張忠一生智慧的結晶,但也是朱祁鎮通向大帝的第一步。

從今天開始,太祖皇帝限山隔海,列十五不征之國的對外總方針,就變成了,內郡縣,而外藩國的政策。

這種政治轉向,或許今天,乃是今十幾年,還看不出什麽。但是當幾百年之後,人們探尋這一段歷史的時候,無不以這一次會議為關鍵轉折點。

這當然是後話了。

“陛下。”楊榮說道:“既然定下外以封建之策,那麽卻不知道以那位藩王鎮守麓川?”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知道是廢話的話,但是又不能不問。

誰都知道,襄王此刻在京師。

不是襄王會是誰?

果然。朱祁鎮說道:“襄王乃是朕的王叔,既長且賢,就令襄王就蕃麓川,兵部準備好三護衛。並各色官員,助襄王叔一臂之力。”

柴車說道:“臣遵旨。”

太皇太後也說道:“宜早不宜遲,既然定下來,就讓襄王先去軍中吧,內閣商量一個名目出來。”

太皇太後這一次主要目的就是為襄王鋪路。自然要將這一件事情給敲定了。

楊榮聽了,卻皺起了眉頭,出列說道:“太皇太後,臣以為軍中兵危戰急,襄王還是在大事抵定之後,再去不遲。”

朱祁鎮立即明白,楊榮的擔心,與他之前的擔心一樣。

果然削藩作為政治正確已經在中樞文官之中深入骨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