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

朱祁鎮說到這分上了,楊士奇自然不能不答應留下來,只是他也知道,這一留下來,估計這一輩子,未必能回到故鄉了。

躬身說道:“陛下恩重,老臣豈能辜負陛下之恩,只是臣宦遊數十年,不知道多少年沒有回到家鄉了。”

“臣乞陛下開恩,讓老臣回鄉掃墓,畢竟這一次回去之後,不知道有沒有下一次了。”

朱祁鎮自然沒有不許,說道:“此事乃人之常情,朕豈敢不許,先生回鄉,朕給假三個月,還請先生早去早回。天下大事一刻也離不開先生。”

楊士奇這個時候選擇回鄉,其實也是想避一避皇帝鋒芒。

小皇帝一上來,就做了這麽多事情。楊士奇一來不願意與皇帝硬頂,二來也想讓小皇帝知道世間有太多的事情,都不是太容易做的。

同樣給假的,也有楊榮,楊溥這些老臣。都可以請假回鄉,只是只能輪番回鄉,內閣畢竟不能缺人。

好容易安撫了楊士奇。

朱祁鎮不由感嘆道:果然是皇帝要做不得快意事。

利益權衡之下,朱祁鎮不得不做出與太皇太後一樣決策。

那就是維持穩定。保持現有的政治格局,不要改變。

所以在大本堂之間事情上,這種皇帝特別明顯的傾向性,還是不要有了。

果然是穩定壓倒一切。

自從商鞅變法之後,一統天下的王朝在變法上鮮少有成功的案例。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國家越大,維持穩定的需要就越大。

保守穩定,是每一個統治者必須想的事情。

故而,朱祁鎮向楊士奇妥協。

第二日,聖旨就是英國公張輔,吏部尚書王直共同提舉大本堂。並教授宗室以及功勛之後。

再加上各級大臣子弟蔭官,也可以加入大本堂。

張輔對這個命令,欣然領命,從表面之上看不出什麽來,似乎張輔在此之前,已經預料到會有這樣一個結果了。

如此一來,將來大本堂之中的情況,就復雜多了。

不過,好歹朱祁鎮也多了一批人手。

之前大明最高學府乃是國子監,國子監出來的監生,有做官的資格,大本堂規格之上,要在國子監之上。

這些大本堂出來的弟子,自然也有做官的資格。

“這樣也好。官場之中,多不一樣的人總是好的。”朱祁鎮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了。

這雖然是自我安慰,但是並非沒有道理。

大明文官集團之盛,不,應該是中國古代文官集團的興盛,與科舉制度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通過科舉上來的文官,以同師,同學。同科,天然凝聚在一起。

這才有現在,朱祁鎮也不敢輕易撼動的文官集團。

但是大本堂出來的雖然都是蔭官,如果教育好了,也是一把刀子。

不過,這一把刀子而今還不能用。

大本堂與武學兩件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修建大本堂的責任就落在阮安身上。

阮安立即去請示朱祁鎮。

朱祁鎮大開京師地圖,看著周圍,一時間居然找不到一處空地。

這也是自然的。

朱祁鎮對大本堂很看重,自然想將大本堂聚集皇宮近一些。

但是皇宮作為北京城的中心,周圍哪裏有什麽空地方,不是官衙,就是勛貴的宅院,還有一些寺院。

如果說在城墻根下面,還有空地方。

那麽在北京皇城腳下,那是一塊空地方就沒有了。

不過,倒不是沒有空地地方?那裏有,那就是宮中有。

北京城中有皇城,皇城之中,才是紫禁城。

紫禁城僅僅站皇城之中一部分,皇城之中,有很多空地,比如說,皇帝召見孟瑛的團城,在南海子旁邊的試驗田,北海,中南海,南海,都在皇城之中。

太祖皇帝的遺訓,大明皇家不營造別宮。這一點歷代大明皇帝都是執行無物,即便正德皇帝的豹房,嘉靖皇帝的西苑,以及南內,北苑,萬壽山都是皇城之中。

如此就能看出明清皇帝才差別。

明代皇帝再荒唐,也僅僅是在自己院子裏面翻新蓋房子,出去南京北京之外,再也沒有行宮。

而清代三山五園,避暑山莊,固然是天下園林的瑰寶。但是從奢侈上來說,超出了明代皇帝好幾個級別。

這個時代,大明剛剛遷都北京二三十年,北京城還沒有完工,皇城之中還有大片的地方,都處於荒蕪狀態。

否則朱祁鎮也不可能開出大片試驗田來。

但是也不是什麽東西都沒有的。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立的,可以說北京城比之元大都要北遷了不少。但是即便如此,皇城之中還有不少元代的宮殿。

宣宗皇帝在世的時候,修繕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