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

思任發之死。

固然是麓川戰事的一個節點。

但並不意味著麓川戰事的終結。

麓川戰事還有很多事情要善後的。比如襄王鎮守麓川之事,安撫滇南土司。同時還有如此處置緬甸。

之前緬甸與大明之間。有麓川作為緩沖。當然了也不能說是緩沖。

麓川可是南打緬甸,北打大明。

只是而今麓川不在了。

對於麓川剩下的地盤,吞下去最多的,並不是大明,而是緬甸。

緬甸去了眼前大敵。

而大明對麓川以南的廣大的區域,卻保持一種鞭長莫及的勢態。

所以雲南後麓川時代,到底有什麽樣的變化,而今說什麽還為時尚早。

不過,這並不妨礙一封報捷文書,以八百裏加急通過驛道,在五月初飛奔到了北京城中。這名驛卒一進京師,就高舉手中的捷報,大聲喊道:“麓川大捷,思賊授首。麓川大捷,思賊授首。”

一路奔馳而來,來到宮城之外,早就有人守候了。幾個侍衛將驛卒扶下馬來,給他喝一點水,然後接過捷報,一路小跑的跑了進去。

王振在宮殿外面等候,接過捷報,他打開掃了幾眼,自然是快步跑進了乾清宮,一邊跑一邊喊道:“皇爺,麓川大捷,保定侯誅殺思賊,麓川平定了。”

朱祁鎮臉色有一些難看。

一方面是最近一直吃蝗蟲,胃口有一些不好。另外一方面卻是眼前的災情步步緊逼,糧食危機已經到了相當的嚴重的地步了。

雖然有楊士奇一力壓制,但是糧食價格依然超過了一石六百文。向一兩銀子一石的價格,瘋狂的沖擊著。

雖然現在還沒有到。

但是如果不做改變的話。

突破一兩銀子一石的價格,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到時候,北京城中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

但是朱祁鎮又能有什麽辦法,他甚至已經下令遼東亦失哈從遼東調進來一批糧草了。雖然朱祁鎮在正統元年就讓亦失哈在遼東想辦法多屯田。

但是大明在遼東的人力物力,還是相當之有限的。還要供應遼東大軍,故而只能調動二十萬石糧食。

再多恐怕遼東軍心就不穩定了。

甚至楊士奇通過外交手段,從朝鮮弄來一些糧食,但對龐大的災情,卻依舊是杯水車薪。

楊士奇已經含蓄的向朱祁鎮請求,結束以工代賑。

原因很簡單,讓一個人活下來,讓一個人做一天重體力活,兩者的消耗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糧食不夠的情況之下。

維持大規模河工,卻是非常吃力的。

只是朱祁鎮卻不想答應。

一來是朱祁鎮不想影響自己的權威。二來卻也是怕影響所有人信心。

而今糧食價格還壓得住,不就是因為大家都相信,朝廷還是有糧食的,但是因為糧食短缺,而停止了河工。

那麽朱祁鎮可以想象,被壓下來的糧價,估計就會像是坐火箭一般,飛了起來。

在這各種因素之下,朱祁鎮狀態能好才怪。

他一直在期盼一件事情,那就是下雨。

一場大雨,旱情,蝗災都會得到遏制。只是老天爺每天都是興高采烈,天空萬裏無雲。

朱祁鎮聽了王振報捷,微微苦笑一下,他本來應該覺得高興。麓川大捷對朱祁鎮影響非常之大。

因為孟瑛出戰,是朱祁鎮力主的。

而今孟瑛大勝,朱祁鎮的權威自然也會得到鞏固。甚至朱祁鎮與勛貴之間的關心,就可以更強勢一點。

這一戰甚至可以說是朱祁鎮立威之戰。

只是一切喜訊,在而今的旱情面前,都是要靠後。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說道:“這是今年以來,唯一一個好消息。公布出去,讓大家都高興一下。還有請英國公過來,商議一下封賞之事。”

“是。”王振說道。

一會兒功夫,這個消息就傳遍了北京城。似乎讓在旱情之下煎熬的人們,都多了一絲喜色,只是對他們來說,頭上的太陽才是最大的敵人,而不是遠在天南的麓川。

但是不管怎麽說,這是一件好事。

武英殿之中。

張輔說道:“恭喜陛下。麓川大定,朝廷就可以松一口氣了。”

在麓川沒有大勝之前,自然要料敵從寬,糧草什麽的,決計不能斷絕。畢竟不能讓將士們因為一口吃的而大敗。

而今大勝,卻不一樣了。

最少湖廣的糧食,可以不再轉運往雲南,而是從襄陽直接北上,賑濟河南,黃河以南的災情,也能得到極大的緩解。

畢竟雲南畢竟不是不毛之地。

沐英經營過的雲南,談不上是魚米之鄉,但是到底不是一點糧食都不產。打仗的時候,自然不能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