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2/2頁)

“所以朕想號召百姓種樹。先生以為如何?”

楊士奇說道:“陛下的心是好的,但是此事恐怕不成的。”

“朝廷並非沒有號召過百姓種樹,但是百姓日常用木材數量巨大,即便是種的再多,也會一一砍伐掉的,一棵樹長成柴,最少需要數年,但是伐掉,卻需要一日。”

“而且,山中種樹更是困難。”

“樹木都是賴水源而生,山中但凡有水源的地方,都被山民所占據。山中田地開墾不易,讓他們舍此種樹,是萬萬不能的。”

其實楊士奇並不知道朱祁鎮所言對與不對。

對朱祁鎮來說,種植樹木保持水土,本來是常識,但楊士奇不知道朱祁鎮所言對與不對。他只是避重就輕,將其中困難說清楚。

不過,總體上來說楊士奇並不反對這個政策,畢竟是斧斤以時入山林,這還是孟子的意思。

朱祁鎮也知道這不可能。

因為古代木材用量太大了,即便不談柴薪,單單說家具建築所用的木材。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怎麽可能,說一句話,植樹造林保持水土就行了。

其實自然有自己的恢復能力,但是很顯然北方森林的恢復能力,一直在被人類所壓制著。

水旱蝗災不斷,其實是大自然給人類的回報。

自然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朱祁鎮畢竟當了幾年皇帝了,他沒有那麽天真,甚至他剛剛所言,帶著幾分明知故問的意思。繼續說道:“朕知道此事難為,但是此事即便難為,朕也要做,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北方水旱問題。”

“陛下英明。”楊士奇口中頌聖,心中到底是怎麽想的,反正朱祁鎮是看不穿的。

朱祁鎮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說道:“首輔,可知道朕已經在京師之中禁用柴薪了?”

楊士奇一聽了,立即想起來了,不就是門頭溝這一件事情嗎?楊士奇心中紅燈猛地閃起來了。暗道:“陛下是想以煤代柴嗎?這萬萬不可。”

柴是沒有成本的,煤是需要花錢的,對老百姓來說,該怎麽選擇,根本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所以以煤代柴之事,如果在京師用用還行,畢竟京師人口聚集,柴薪不夠用,甚至用人從通州向京師販賣柴火。

所以以煤代柴,成本上行得通,但是北方除卻北京之外,哪裏有一個能比肩北京的大城市?

即便開封也未必能與北京比。

所以在北京能行得通的政策,在別的地方卻未必能行得通了。

朱祁鎮固如楊士奇所言,說道:“朕想要以煤代柴,讓天下百姓少伐一寸木,就少一點水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