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礦業

楊士奇心態也有一線改變。他微微一頓,主動挑起了話題。

楊士奇年齡大,精力衰退,當年的雄心壯志也慢慢消磨,更多的時候,是在想維持朝廷平衡與穩定。

此刻見朱祁鎮還是很有分寸的,有意多說一點,說道:“陛下想要河北以煤代柴薪,就不應該僅僅看在京城附近,也應該看到各地也是有煤礦的。”

朱祁鎮一聽,如夢初醒。一瞬間覺得自己傻了。

他下意思習慣了,後世大規模煤業生產,自然想發展一個大礦,門頭溝在他掌控範圍之內,朱祁鎮自然優先選擇了。

但是實際上,這種辦法未必能行得通。

他所設想的用馳道運輸即便能大規模減輕成本,但是還是要成本的。

只要是要成本,一個煤礦能覆蓋的面積就不會太大。不可能達到他想要的讓大半個北方,都以煤換柴薪。

說起來,還是楊士奇眼光毒辣。

朱祁鎮說道:“多謝先生指教。朕知道該怎麽做了。”

楊士奇說道:“陛下如果準備多派內官,各地開采煤礦,老臣是斷斷不會允許的。”

朱祁鎮有些奇怪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楊士奇說道:“北方山林在北宋時期大半皆裸。臣也是知道,陛下用意也是好的,但是大規模采礦,卻是不行的。內臣是什麽樣子,陛下也是知道的,即便門頭溝距離京師不過數十裏之外,曹吉祥當初還是挨了一頓板子。太皇太後在陛下登基之後,盡撤各地礦監,就是與天下百姓休息。今日陛下欲復為之,老臣定然不肯受命。”

朱祁鎮聽出了楊士奇話中有話,說道:“先生之意,而今卻是根結難解?”

在中國古代權力劃分之中,山澤礦產之利是歸少府,而少府就是皇帝的小金庫。

這一點明朝也不例外。

所以天下礦產名義都是屬於皇帝的。

所以要開礦,皇帝派人去開礦。就是應有之意了。而且開采出來的東西,也都是歸為皇帝私人財產。

皇帝開礦並非全部都用太監,在明初,太祖皇帝準備兵器,派工部,五軍都督府也開過鐵礦,但是後來時間越長,似乎派出各地的礦監大多都是太監了。

這也是後世萬歷皇帝礦稅能鬧出好大風波的原因。

楊士奇說道:“倒也不是,只是看陛下舍得不舍得了。”

朱祁鎮立即明白,說道:“先生的意思是,將這一件事情交給工部去辦?”

楊士奇說道:“陛下所言差矣,工部而今兩尚書,已經人手不夠了,即便陛下交給他們工部也未必有人手,到各地開礦,以臣之見莫過開礦禁。”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此事恐怕有違祖制。”

太祖皇帝對開礦這一件事情,很是消極。總覺得農業才是根本,至於開采各種金銀礦藏,大傷民力,弊政重重。

其實太祖皇帝看法也不能說錯。

畢竟放在後世還有小煤礦,拿人當奴隸用,死了埋到下面,放在這個時代,這種做法根本就是普遍現象。

太祖皇帝正是明白這一點,才對礦業打壓。

楊士奇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太祖掃平天下時,天下凋零,百業不興,自當休養生息。但是而今子孫繁衍,多有無業之民滋生,流民不少。”

“陛下雖然以工代賑之法,安撫流民百余萬。但是救急不救窮,當使之有安身立命之法。開荒屯田,固然是一策,而開礦禁,馳山川之禁。也是其一。”

“況且,陛下也應該知道,朝廷封禁礦場,難道民間就真沒有盜采之人嗎?正統三年以來,多有犯禁之徒,治民如治水,堵不如疏。”

“況且,去歲大災,而今陛下又欲窮治河北諸水,國庫空虛。臣身為內閣首輔,總要為朝廷解難。”

朱祁鎮而今對錢敏感之極,而且,如果說天下之間,有誰最不把祖制放在眼裏,那就是他朱祁鎮了。

他口中說祖制的時候,其他他已經心動了,只是想看看楊士奇是一個什麽樣的說辭。而今有聯系到錢,更是幹脆利落說道:“以先生之意,當如何?”

楊士奇說道:“臣以為有些礦當禁,有些礦當弛禁。”

“金銀銅乃是國之重寶,不當弛禁,而太祖在洪武年間,就已經放任民間冶鐵。故鐵礦自然是不可禁,但是采礦動則千人,聚嘯山林之中,朝廷不知其端倪,一旦有變,則亂事並作,故而臣以為當設法嚴治之。”

“凡是開礦必須在各地方登記造冊,發給牌照。每歲所產,來龍去脈,必須奏明,以防有謀逆之徒,並按照產量征收鐵課,以太祖舊制,十五取一。由各縣代征之。”

“如有奏事不明,虛言誆騙,自然要嚴加處置,勒令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