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2/2頁)

“至於其他各礦如鐵礦一並處置之。只是各征稅多少,還需要斟酌。只是臣想各地鐵料運輸不便,請折銀。”

朱祁鎮聽了。他聽出不少意思。

恐怕這一件事情,即便朱祁鎮今天不談到這個話題,楊士奇恐怕也會找一個時間來說了。

古代解決財政問題兩大殺手鐧,就是鹽與鐵。

鹽不用說了,每年數百萬兩,還以開中法支撐九邊糧食。其中不是沒有弊端,但是裏面涉及的各種勢力,連楊士奇都有一點頭疼。

而且不管怎麽說還能維持,不是大加整頓的時候。

但是鐵卻不一樣了。

大明皇權不下鄉,可以說對各地礦業,是完全失去監管能力的。

太祖皇帝似乎很喜歡用定額,將所有賦稅都定額下來,大明一年鐵課定額是一千八百四十七萬斤鐵。這些鐵其中有各地鐵課,也有官府鐵作所產的。

鐵價一直略有浮動,但是而今也不過是兩分銀子上下。算起來也鐵料也值三百多萬兩銀子。

征收鐵多,朝廷未必能將這些鐵全部換成銀子。

也是即便朝廷用鐵比較多,但是也老有結余。洪武年間就有了。

這也是太祖皇帝聽命自便的原因,朝廷倉庫之中鐵料都沒有地方放了。這也是為什麽戶部錢不多,但是朱祁鎮也想要工部配合的原因。

工部沒有錢,但是有材料啊。

楊士奇雖然話裏面沒有說,但是言下之意,卻是要加稅了。

不過朱祁鎮對楊士奇還是不太了解。

楊士奇雖然又為朝廷解決財政上問題的想法,但是這種想法並不大,只是順手而為。畢竟皇帝這麽愛折騰,他作為老臣,總要給朝廷積攢一下家底。

他真正要做的其實,還是防範於未然。

從宣德十年,太皇太後罷天下礦場,在采礦行業之中,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國退民進,官府封掉礦場。被百姓開采了。

這種爆發增長,讓明代正統年間,民間采礦徹底超過的了官府采礦。形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數以千百計的壯丁在山中,被礦主管轄,一個弄不好,就是一個大亂子。

雖然而今天下還算太平,但是並非說民間就沒有百姓起義了。

宣德十年武興就派往江西鎮壓民亂,這還是鬧大的報上來的,沒有報上來的有多少。

而今朱祁鎮又有大辦煤業的意思,礦業興旺的同時,就更需要監管了。

楊士奇才想出了牌照制度。想對大明各地的大礦主進行管控。當然也僅僅是大礦主,畢竟很多人在自己家地頭挖掉東西,朝廷那有那個精力管啊。

至於各地大礦主會不會反對?楊士奇根本沒有想過,因為這個沒有他們說法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