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2/2頁)

也還好,朱祁鎮記得王景弘,將海運這個差事給了王英,才讓王家有東山再起之勢。王英跟著王景弘下過南洋,也打過仗,在海上不敢說多有天賦,但畢竟是熟手。

海上情弊,了然於心。

正因為如此,也被李時勉看重。

原因很簡單。

雖然李時勉從南洋征召過來不少船只,但是他從來不信任這些人,而王英卻不同了,來歷清白,可以說是屢受國恩,王家一大家子都在南京城中。

可以說是苗根正紅。

可以被朝廷信任。

李時勉也有意栽培。說道:“你到京師之後,有事情可以去拜訪一下於大人,於大人已經上京了,記住我知道,你義父在京中也有一些門路,但是這是非常時期,千萬千萬不要去亂跑,小心牽連進去,即便是我也救不了你。”

王英一聽,雖然不知道是什麽非常時期。但也立即答應下來。

王英不知道為什麽是非常時期。

但是於謙卻是知道。

此刻的於謙,就在京師。

自然知道為什麽是多事之秋。

京城之中進行了大規模人事變動,最少以郭進為首,十幾名官員下馬,更有十幾名官員,分赴各地督促滅蝗事宜。

在這個時候,京城官場之上有一股人心惶惶之意。

於謙更是聽到一個消息,楊士奇之子楊稷。已經被錦衣衛於江西捉拿。此刻已經在帶往京師的路上。

想來,等待他的只有一個結果。

於謙對楊稷之死,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能說是罪有應得。只是對楊士奇卻有一點可憐,畢竟是七旬老人,而今面對喪子之痛,該是怎麽樣的心情。

只是於謙被召入京師,絕對沒有先見其他大臣,而後見皇帝的道理。

只是先去皇宮遞牌子請見,然後也不回家,在京中驛站落腳,剛剛洗漱過後,就聽見驛站之中一陣喧嘩,卻是宮中來宣旨,陛下召見。

於謙只能換了官府,跟著太監立即入宮。

朱祁鎮召見於謙的地方,自然是文華殿。

而朱祁鎮召見於謙的時候,卻有一人在側,不是別人,就是楊溥。

朱祁鎮與楊士奇還是有默契的,但是對楊溥卻沒有多少默契。故而,朱祁鎮這幾日,連連召見大臣,都是讓楊溥坐陪。

一方面朱祁鎮固然有給楊溥豎立威信的意思,讓大臣們都知道,楊溥而今有皇帝背書。同樣也有觀察楊溥處事之心。

從來決定,楊溥到底是楊士奇下台之後過渡期間的代替品,還是一個能幫他很好的管理國家大政的助手。

而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卻決定了楊溥到底能當多長時間的首輔。楊溥似乎明白這一點,所以在朱祁鎮面前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