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於謙的隱患

楊士奇說道:“於謙譽太過,行太高,德太深,為人白壁無暇。故此,卻不是首輔的人選,甚至不能進內閣。”

朱祁鎮更是摸不著頭腦。

怎麽回事?為什麽一切都好話,卻得到一個壞結果。

楊士奇說道:“陛下,以為楊溥對河北治水之策態度如何?”

朱祁鎮說道:“次輔是很支持的。幾乎毫無阻礙。”

楊士奇淡淡一笑,說道:“這是捧殺之策,如果於謙在治水之事上出一些差錯,還好。如果他一點差錯都沒有,反而更危險了。”

“別的不說,老臣只說一件事情,河北百姓已經有人在說:‘生我者,父母也,活我者,於公也。’”

朱祁鎮心中聽了,有些不是滋味。

畢竟他為治水花費了多少精力,搞定多少事情,而今百姓卻稱贊於謙。

不過,要說多生氣,倒也不是。

畢竟朱祁鎮也是很清楚,於謙行事能力,甚至說如果沒有於謙,這河北治水工程,恐怕要換一個辦法來辦了。

但凡辦事,都是先得人,而後做事。

甚至朱祁鎮心中,還有一點淡淡的自豪。畢竟於謙是他選出來的。

楊士奇說道:“臣聽聞有十萬班軍在於謙麾下。”

朱祁鎮說道:“是。應該有一十四萬。”

楊士奇說道:“於謙在河南,山西,都任過職。所過之處,處處留芳,百姓不只是一次挽留,而且於謙也擔任過順天知府。順天府內外皆感其德。而今直隸諸府百姓,望之如見父母,京營軍中,又有士卒感其恩德,陛下又想讓他坐鎮內閣首輔。”

“陛下以為於謙會有什麽下場?”

朱祁鎮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一下子撲面而來。

從一開始,朱祁鎮都非常非常信任於謙。一方面的確是於謙在歷史上留下的好名聲,力挽狂瀾,大明中興之臣,而且對皇室忠心耿耿,不管是對歷史上的英宗,還是景宗,於謙都可以無愧於心。

這種能力上極強,人格上堪稱完美的大臣。朱祁鎮豈能不留心。

更不要說,在河南賑災的時候,朱祁鎮也派了錦衣衛監視,結果連監視於謙的錦衣衛,也為於謙所折服。

更是讓朱祁鎮確定了一點,於謙才堪大用。

早早就有想讓於謙做內閣首輔的想法。

他從來沒有想過於謙會造反。

但是此刻,他猛然想起這個可能,忽然發現,這並非沒有可能的。

不要看京城有幾十萬大軍,如果發動一場政變,只需要幾千人就足夠了。

於謙如果完成治水大業,估計在河北的威望不做第二人想,就好是李冰一般,一條都江堰,足夠李冰被蜀人兩千年祭祀。

於謙在軍中與軍中也有了聯系。再加上於謙本身的威望與才能。如果他當上了內閣首輔,的確是這種能力。

固然,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於謙在歷史上已經證明了自己。

但是歷史已經改變了,人心唯危。誰知道一瞬間心中有多少個念頭,很多事情都是一念之差而已。

用歷史上於謙的作為來衡量現在的於謙,簡直是刻舟求劍,緣木求魚。

而且作為一個皇帝,他要做的並不是去分辨周公與王莽,誰忠誰奸,而是絕對不能讓下面的臣子之中,出現如同周公王莽一樣大臣。

“是我的錯。”朱祁鎮痛苦的閉上了眼睛,心中暗道:“是我害了於謙。”

其實朱祁鎮聽到楊士奇如此說,他已經知道了,誰都可以當內閣首輔,而於謙不能,最少在河北治水大功告成之後不能。

必須等這一件事情過去數年,乃是十年之後,讓時間消散了於謙的影響力,於謙才能入閣。

但是於謙而今已經四十歲了。而河北水利距離完工,還不知道有多長時間,也就是說十幾年之內,於謙是不可能入內閣的。

於謙而今四十出頭,十幾年後,恐怕就年近六十了。很多事情都物是人非了。到時候會有什麽變化,朱祁鎮也說不清楚了。

而且入閣的機會,難道真有很多嗎?

就朱祁鎮本身來說,其實也不大想頻繁的調整內閣人選。每一次調整內閣,爭奪這個位置的人,都會很多很多。

更讓朱祁鎮感到絕望的是,是他自己一步步將於謙放到這個決計不能入閣的位置上的。

朱祁鎮一時間連怪誰都不知道。

楊士奇其實還有什麽很多話沒有說。他不想讓於謙入閣的原因有很多,大明管理,非翰林不得入閣。

他即便知道朱祁鎮對這個潛規則,不大在意,但是朱祁鎮不在意,有人在意。

而今進入內閣的人,都是翰林官出身。

而於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