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2/2頁)

朱祁鎮聽了也是嘆息一聲。

雖然他這一系乃是因為太宗皇帝才能有而今的榮華富貴,但是有時候他不得不承認,太宗皇帝遠遠不如太祖皇帝。

不要看太宗皇帝數次北伐,可謂撼動天下,但是卻沒有太祖皇帝的步步為營的。開平,大寧,還有朱祁鎮幾步不敢去想的全寧衛。

幾乎將漠南蒙古的地盤全部拿下,與蒙古隔著瀚海對峙。

太宗皇帝雖然與幾次出人大漠,但是最終並沒有形成這樣的戰略局勢。

更不要說,大寧,全寧衛乃是太宗皇帝為靖難起兵,盡收漠南蒙古之兵,否則的話,當時對峙建文的時候,建文的六十萬大軍有來頭,但是北軍二十萬大軍從什麽地方來的。

如開平,大寧,全寧衛,等幾座在漠南蒙古大城,全部是洪武年間修建的。

只是有些話,卻不是人臣可以說的。

徐晞也是明白這一點,故而他立即跳過了。這一段尷尬事情,說起永樂年間的事情,說道:“永樂年間,與洪武年間修建方向並不同。”

“永樂年間,太宗皇帝為了遷移百姓,鎮守宣府,大同。多為軍戶,從此宣府大同百姓多有滋生。”

“故而永樂年間多修小堡,數十裏有一堡,可容納大部分百姓托庇其中,只需守上一段時間,就可以等到大同,宣府兵馬趕到了。”

朱祁鎮品味著這種種軍事建築背後的軍事思想。

在洪武年間,很長一段時間,大同,宣府都是純粹的軍事地帶,乃至於漠南蒙古。所有的百姓都是軍戶。

這也是為什麽太宗皇帝靖難的時候,一口氣將漠南蒙古十幾萬大軍給撤了回來,開平,大寧,全寧等衛,一下子變成了空地。

而在永樂年間,太宗皇帝為了北伐,這才遷徙百姓在宣大,開平屯駐。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支撐北伐。

畢竟不管多少大軍,糧食總是要人抗馬馱的送上前線的。

最好的辦法不是讓民夫遠征,而是能就地征召民夫。

所以宣大人口越多,太宗皇帝就能調集更多人力。

開平在宣德年間,還射有口外總兵官,就是駐紮開平,總兵官就是陽武侯薛祿。只是在宣德年間裁撤了。

所以而今徐晞所言僅僅是宣大而已。

“宣德年間,多修長壕,長壕兩側,設有大小城堡,相距數十裏一座,有烽火想連,並堵死山口,沿山設墩,軍民共守之。不過,為了大隊兵馬出入,宣大之間很多大路,並沒有封死,不過是令兵馬駐守而已。”

徐晞一邊說,一邊為朱祁鎮指點,關卡所在。

看上去是群關並列,因山為城,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大明軍隊能打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