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2/2頁)

如果看歷史上的營造工程,就知道中國人天然有這方面的基因。

於謙又繼續介紹,他治理三角澱上面的作為。

在修建長堤的時候,他已經先修建一道夯土堤壩,然再向下挖了丈余,因為湖中水淺,幾乎是一兩尺就出水了。

即便是在旱季之中,也是如此。

於謙主持一邊排水一邊繼續挖掘。最終保證了長堤的石頭地基,也保證了大壩西側乃是整個三角澱最低的地方。

但是這並不是治理三角澱中,土方量最大的工程。

他測量多年三角澱的範圍,取了一個中間值,讓百姓從三角澱之中取土,建立一道長打數百裏的堤壩。

這一條堤壩並不是太結實,是尋常的夯土壩,但是土方量卻是最大的。

硬生生的將周圍墊高了兩丈有余。將三角澱之中很多地方,都挖下去半丈有余。於謙還下令百姓在湖中種藕,然後每年旱季的時候,將湖底再挖一遍,泥土都堆積在夯土壩外面。以加固堤壩。

如此三角澱在汛期之中應該不會外溢了。

但是這依然是於謙最擔心的事情,無他,三角澱上遊河流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恐怕會在三角澱之中沉澱下來。

時間一長,這湖面就會被填平了。

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兩項其害取其輕了。

朱祁鎮想過治理水利,但是他萬萬沒有想打於謙能將這一件事情做到這個地步。朱祁鎮心中暗道:“或者我的時代,是沒有土木堡之戰,北京保衛戰,但是於先生依舊能名垂千古,僅僅眼前的三角澱治理就說明了這一點。只是於先生的評價不是力挽狂瀾的名臣,而是與李冰等治水名臣同列,水利史上不得不說的人物。”

朱祁鎮還是小窺了治水工程的成就,別的不說,這一道長堤,後世就被成為於公堤維護了河北二百多年水利工程。而正因為於公堤在,因為三角澱再也沒有水旱無常,而三角澱,大清河,白洋澱這一點數百裏,成為大明北方糧食重要產地之一,被成為天子糧倉。

而且於謙所擔憂也是對的。三角澱的存在也成為人力與天地之力爭奪的地方,每年春天與冬天,三角澱附近的民夫幾乎全部出動。將三角澱掘深。

只是到了二百年之後,有了新的手段,興起了在上遊修建水壩的風氣,三角澱的水量慢慢不足起來。

三角澱這才慢慢的沒落了,後來三角澱只剩下於公堤一帶還保存下來了,卻有一個名字,那就是西湖。與杭州西湖相比,號稱南北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