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

而今大明京營是什麽樣子的?

太宗皇帝所建立的三大營,成為了歷史了。

演變成為由五軍都督直接負責的五軍。

五軍即前後左右中軍。只是太宗皇帝喜歡將精銳選出來,就好像五軍營,就是五軍之中精銳騎兵所組成的。

那麽五軍這五軍就代表著五軍都督府。

五軍都督府,是從太祖年間的大都督府劃分開來的,他們下面並不直轄軍隊,而是更多是一種軍區劃分。

將大明所有衛所劃出五大片,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當然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南京附近的衛所由南京五軍都督府管理。

而今朱祁鎮將這五軍都督的責任具體化了,每一軍有五萬人上下。其中步騎火銃火炮齊全。

也是每一個軍就有單獨出征的能力,這也是朱祁鎮所希望的。

一旦什麽地方有戰事,朝廷派京營一個軍,然後再讓地方衛所配合之下,足以克敵制勝。

但是在朱祁鎮在這裏,他不喜歡那種數千或者數萬精銳帶著一批民夫的軍隊組織方式。

在組建軍隊之上,石亨就提出過他的建軍思想,那就是從軍中挑選勇士,號稱選鋒,加以餉銀,重夥食。

朱祁鎮也明白,石亨這個想法,也是有現實依據的。

因為很時候大戰,真正拼死命出死力,都是軍隊核心一小部分,大戰的時候關鍵環節,一場數百人,或者數千人戰鬥成敗,直接引起鏈鎖反應。

很多時候,大軍都不是被打敗的,而是當他們覺得自己失敗的時候,他們就是失敗了。

所以兩軍交鋒,在戰術細節之上,挑選出一批能戰敢死之輩,沖陣無雙,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黑山之戰前,孟瑛為什麽一直拿捏吳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吳瑾所部,就是孟瑛有意挑選出來的選鋒。

但是這個思路,被朱祁鎮拒絕了。

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事實證明了,這個道路是走不通的。因為細細推敲,明代的家丁制度,不就是從這個思路上延伸出來的。

明代的家丁即便是在明末也是很厲害的,吳三桂成名之戰,不就是帶著家丁沖八旗戰陣,就父親救回來。

歷史證明了,這個方面是一條死胡同。

第二,這樣的做法對君權不利。

如果有數量少但是非常精銳的軍隊,那麽這一支軍隊的指揮要求一定很高,甚至隸屬於某個人,就會形成了某家軍的局面。

這是那一個皇帝希望看見的。

第三,就是朱祁鎮要更多發展火器,這才是未來時代潮流,是盡量讓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拿起火銃,就能打死訓練十幾年的甲士,而不是去訓練這些冷兵器時代的強者,然後用冷兵器時代的打法,去贏得勝利。

當然了,朱祁鎮也沒有完全否定這個做法,畢竟火器的發展還有些不盡人意。很多戰鬥冷兵器組織精銳軍隊,還是非常需要且實用的。

只是朱祁鎮所做的是,並不是選鋒,而是組建了幾個精銳的營頭,將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的營頭保留下來。

還建立羽林,射聲,勇衛三個營。

一共六個營。人數倒是不多,每一個營只有五千士卒。但是每一個士卒都要求識文斷字。

可以說近乎曹操以百人將為小卒的虎豹營了。

其中,三千營,五軍營,是騎兵。

吳瑾成為三千營營官,五軍營營官為石璟。三千營雖然還是多為韃子,但是更多表現出輕騎,一人數馬,能夠進行大規模迂回或者行軍。

而五軍營卻是重騎,他們每一個都配了輔兵,每一個都是少府精心打造盔甲,堪稱刀槍不入,甚至對火銃有一點的防禦能力。

當然了這個防禦能力,僅僅是遠距離的,而不是讓有火銃頂著打。

這也是這個時代火銃威力還有些弱有關。

羽林與勇衛都是步卒。

但是他們營挑選的資格不一樣,羽林一般選軍戶,貓兒莊一戰,死了很多將士,他們子弟之中,如果有能力,也是優先錄取的。

這也是羽林營的用意,乃是羽林孤兒之意。

而勇衛卻是募兵,只有是勇武之人都可以試試。不在乎軍戶還是民戶,不過大部分都是民間出身。

他們都是重凱長刀,用來破陣的,在訓練上還是有些區別的,那就是羽林更多訓練兩軍對戰,而勇衛大多是訓練登城。

至於神機與射聲都是玩火器的。

神機營被朱祁鎮要求用炮。

反正神機營本來都喜歡用炮,少府在朱祁鎮督促之下,加緊鑄炮,而炮越鑄越大,而這些炮都是由神機營來負責。

神機營也慢慢轉變成了炮兵營。

至於射聲營,就是紫荊關一戰之中活下來的精銳,全部用火銃的,關於火銃的新戰術都先在這個營來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