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災年

當時間進入了正統十八年之後,也就是今年,朱祁鎮面對的局面一點也不見好。甚至變得更加差勁了。

上半年朱祁鎮都在為去年的災情收拾爛攤子。

一到五月以徐州為中心,淮安,鳳陽,河南,兗州,青州,萊州,全部陷入暴雨之中。

到了六七月份,下面已經上報,徐州鳳陽一帶,一片汪洋。特別是淮河發大水。淹沒了很多地方。

而黃河新河道,河水幾乎與兩岸大堤齊平。於謙層層加固之下,總算是守住了,否則黃河與淮河兩河一起發作,局面要比而今慘上數倍不至。

但是即便如此,朝廷派正禦史王宏救災的時候,總計收攏安置流民在百萬之上。

至於死於洪水之中的百姓有多少人,就是一個願意去想的問題了。

隨即各種賑災,更是將朱祁鎮最後一點底氣都掏空了。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如果想辦法搞一筆外財的話,支撐與瓦刺的大戰,是一直打不起來的。

或許熬過了這個年頭,就會變得風調雨順了。

也或許,接下來的年頭還會過的很是艱難的。

氣象學上的半個世紀的小冰河期,並不是那麽容易熬過去的。

而今也先稱帝之事,更是讓他覺得失了先手。

想來也先敢做這一件事情,這就說明,瓦刺已經理清內部了。

那麽瓦刺會不會開始新一輪南下了?

他來到這個時代已經有將近二十年,上輩子的記憶也都模糊了,即便沒有模糊,朱祁鎮也不會多去想了。

因為他很清楚,他現在的正統朝已經與歷史上大大不一樣了。

那麽瓦刺的命運也會變得不一樣了,也先會做怎麽樣的選擇,誰也不知道。

這幾年來,即便是財政上緊巴巴的,也將以北京為中心內三關,已經其他邊墻給修建起來,雖然真正的明長城還沒有出現,但是在要害地帶,已經開始修建長達十幾裏,或者二十幾裏的長城,用以封堵瓦刺可能南下通道。

他也在兵制上下了大功夫。只覺得大軍可以一戰了,但是沒有錢,卻是什麽也做不了。

他心中忽然有一個想法,暗道:“我在這個位置上就已經感覺到分外艱難了,卻不知道歷史我這個弟弟是怎麽熬過去的。”

他並不知道,代宗皇帝當年比他現在難上不知道多少倍。

首先,雖然正統十四年有貓兒莊之戰,與黑山之戰兩戰,打得朱祁鎮國庫空虛,覺得財政緊張之極。

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朱祁鎮是在正常的財政體系之內搞錢的,即便是很丟面子賣贈官,賣度牒。也是不破壞財政結構的行為。

但是當年的土木堡之戰後的局面,說天下有土崩瓦解的局面,卻不是虛言。

首先,當時福建葉留宗已經死了,鄧茂七還在,貴州叛亂愈演愈烈,王驥主持平叛一連打了好幾年,廣西苗族叛亂,形成了一直到成化年間才平定的大藤峽之亂。廣東沿海海盜肆虐,殺死不少官員,攻克縣城。

這還是南方。

在北京保衛戰之後,瓦刺一直屯兵在斷頭山。而斷頭山在什麽地方?就在陽和附近。

也就瓦刺大軍一直沒有撤退,從正統十四年到次年十月左右,在此期間,大同城下大小交戰就有四五次之多。

瓦刺使臣公然說,關外十四城,具為我困,要代宗割地,代宗斷然拒絕,群臣都動搖了,唯有代宗與於謙決不議和。

也先大軍在歷史上的景泰元年才退兵,而到了景泰二年,京營大軍還在北京九門之外建立土城駐紮。

才開始緩慢的恢復正常,並開始收斂北京保衛戰的一些遺骨。

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北京保衛戰,有大量的民兵參與進去。從山東,陜西,河南,山西,一共征召到北京的民兵在九萬多,雖然有很多是在北京之戰後才到勤王之軍,但是當地河北百姓最少有一兩萬甚至更多民兵參與了北京保衛戰。

然後景泰三四年間,河決沙灣反復重復,一共決了四五次之多,修河之法,反復遷延,一直到了景泰七年才算是消停了。

這樣四方用兵,大舉治河,然後是天災人禍。

代宗皇帝更是緊衣結食來應對龐大的開銷,一次次消減宮中用度,放出太監宮女廚子等等的。

除卻這些之外,代宗皇帝還要面對大量與自己不一條心的大臣,因為很多大臣都覺得代宗皇帝應該退位。因為他得位不正。

這樣的局面之下,代宗皇帝將大明江山一點點撥回正規,甚至與瓦刺還打了幾場小勝仗。可見代宗皇帝能力,他絕對是明代歷史上被低估的幾個皇帝之一。

甚至代宗皇帝的英年早逝,未必不是因為累的。

應對土木堡之邊所引起的各種社會矛盾的總爆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