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

王翺說道:“臣年事已高,活不了幾年了。有些話不怕直說,老臣並不希望陛下重蹈太宗皇帝的覆轍。”

“然事到如今,已經是不得不發了。陛下的計劃,固然完善,但是老臣以為有一個最重要的缺陷。海西戰略當文武並重,而今海西依舊是軍鎮,之前尚有徐有貞坐鎮,而此位乏人。施聚此人,固然不錯,但是安堵數十萬百姓,卻不是他所能做到的。”

朱祁鎮沉吟片刻,忽然發現王翺所言不錯。

王翺畢竟是在遼東巡撫任上,很多事情都是繞不開他的。所以王翺對朱祁鎮的戰略大體還是了解的。

正如王翺所言,很多大戰略布局,到了很高層次,是不分文武的。

在海西安置幾十萬百姓,施聚雖然是善於屯田,但是這事情,讓他來做,真的可以嗎?

畢竟武將所謂善於屯田,善於理政,大多是在武將裏面自己比,但是與當世第一流之文臣相比,卻是欠太多了。

如果將這一件事情,讓施聚來做。

他心中其實有些沒底的。

但是這裏又有很復雜的權力平衡問題。

朱祁鎮一直以來都在平衡文武,但是現實卻是,文官在一點點的壓過武將,即便是他整頓勛貴,重建京營,不過是延緩這樣的事情發生而已。

如果安排一個文官主導海西屯田事情,那麽在戰事上誰領導誰?

於謙已經是三邊總督,掌管西北軍政大權,然後朱祁鎮還要在遼東方面設置一個總覽方面的大臣嗎?

今後怎麽辦?

很多事情,一開始就很難回去了。

其實這一件事情,內閣並非沒有提過,其中王驥最熱心不過,他一直提倡設置東北總督,掌管遼東,海西,朝鮮三地,總覽軍政,主持對瓦刺的戰事。

這是朱祁鎮不允許的。

畢竟東北距離北京太近了,這種近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朱祁鎮覺得他能夠在北京總覽全局,不用設置一個權力如此之大的大臣,二來,權力如此之大的東北總督,朱祁鎮擔心影響北京的戰略安全。

所以即便是臨時差遣,這個人也文武雙全,深得朱祁鎮信任才行。

而在孟瑛卻又打包票,認為施聚可以完成這一切。如果朱祁鎮擔心,孟瑛可以擔任這個東北總督。

但又是兵部完全反對的。

王翺見朱祁鎮語塞,似乎也想到朱祁鎮的猶豫,說道:“老臣久鎮遼東,上下熟撚,文武之間,可以略作調和,如此陛下不召臣,臣在今年三月,就會在前往海西主持海西事務。”

朱祁鎮這才明白王翺為什麽一定要留在遼東。

王翺在遼東足夠長。他對遼東情況足夠了解。而且資歷足夠壓得住這些將領,而且經驗足夠老道,在三十多年就組織過松潘之戰的後勤事宜。

朱祁鎮說道:“那就辛苦先生了。”

王翺說道:“臣能在此時上為朝廷效力,是畢生之幸事,只是老臣年老,不知道何時就去了,臣推薦一人,乃是遼東布政使李秉,此人乃正統元年進士。久在東北,人地兩熟,臣一旦不在,此人可以代替臣,有他在,海西之事,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朱祁鎮說道:“先生真柱國之臣。”

朱祁鎮原本的解決方案,先從中央調到海西一位大臣主管屯田事務,但是而今看來,還不如王翺的解決方案。

在很多時候做事的時候,有時候大刀闊斧,將下面的權力結構,打亂重組是一種辦法,有時候盡量與下面權力結構想吻合,讓他們為你所用,也是一種辦法。

從上面直接派人,看上卻能讓朱祁鎮放心,但是事實上情況真一定會好嗎?

隨即朱祁鎮也將李秉這個名字,記在心中。他抽空在查了一下李秉的履歷,正統元年進士,擔任過延平推官,戶部主事,宣大巡按,等等,因為在正統十四年大戰之中,守宣府有功,雖然不是什麽大功,但也足夠他高升遼東了。

在遼東被王翺看中。

是否參加過正統十四年大戰,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履歷標準。

凡是在正統十四年戰事之中,粘一點邊,有一點功勞,都能高升。

這不是朱祁鎮本意。但是朱祁鎮的看重地方,下面的官僚就會自然向這邊聚集。

朱祁鎮留王翺在京師數日,這一段時間,朱祁鎮頻頻帶著王翺接見大臣。又是賜給王翺很多禦用物品。

顯示恩寵之極。

又給王翺加了散階官,這雖然類似於一個虛銜榮譽,但也是代表了朱祁鎮對王翺的看重。

在古代聖眷這東西,本身就是能超過官職本身的東西。

隨即送王翺回遼東,因為遼東冰雪已經開始融化了,從朝鮮遷徙的百姓,已經準備出發了,從朝鮮通過海路轉到海西,與此同時,山東第一個衛所,已經準備從山東遷徙到漢城,作為第一個長期駐守朝鮮的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