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

會寧伯李家在京師只能算是二流勛貴,但是放在西寧卻是大名鼎鼎的。乃是西寧衛出身最大官員了。

前文說過,勛貴乃是衛所制度頂層建築。

大明三百多個衛所,只有極少數衛所是沒有靠山的,大部分衛所都是京城某一個勛貴的自留地。

或是當年祖上設立的衛所,或是某勛貴乃是某衛所出身,或者家族子弟在某地任過職。等等等。

比如石亨,雖然是新得的國公,但是他在海西就有某些特殊利益。

正即便是朱祁鎮改革京營,這種聯系也是沒有完全斬斷的,想想就知道,武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衛所世襲軍官出身,朱祁鎮也不能改變的。

只是朱祁鎮重整京營之後,各家勛貴對衛所與京營的權重有些改變。更多正統勛貴更在乎在國家軍事上的話語權,而並非榮華富貴。

而有些沒有趕上的勛貴,還如同之前一樣。

會寧伯李家就是其中之一。

會寧伯李家自稱乃是五代李克用之後。先在西夏,後遷徙西域。而真正在大明發跡,卻是李南哥,在元明之交,舉西寧降明。洪武年間官至西寧衛指揮僉事。

其子李英更是李家崛起的重要人物。

他屢次與西番作戰,立下不少戰功,最出名的一戰,就是西域殺朝廷貢使,李英出昆侖山數百裏,追殺殆盡,就是以此功為會寧伯。

只是李英功勞不小,但是李英本身就不是什麽幹凈的人。

在洪熙年間,就有禦史告發李英違法亂紀。但是仁宗皇帝寬恕李英不與追究,只是將這個禦史調離西寧了事。

仁宗皇帝未必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這種久鎮一方的將領,還是慎重為好。

宣宗登基之後,掉李英帶西寧衛班軍入京營,跟隨宣宗出塞,倒也有些戰功,但是很快東窗事發。

特別是李英插手,西寧指揮使祁震家事,想扶持自己的侄子成為指揮使,這一件事情,西寧祁家與李家反目成仇。

爆出了李家不少黑料。故而李英下獄。

只是畢竟是功臣,最後還是被放了出來,正統二年病死。其子繼承爵位之事,一直拖著。朱祁鎮親政之後,為了拉攏勛貴,在很多地方放松了,李英之子,李詠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襲職的,而今的李詠就在京營之中任職。

當然了,這會寧伯李詠在京營之中,也是一個排不上號的人物,範廣地位未必在李詠之下。但是大明勛貴看上去不少,但是真正分散在各地,卻不是每一個衛所都能出一個的。

仗著有會寧伯在京師,李家就是西寧眾多家族的第一。

當然了,李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聲勢,並非僅僅因為會寧伯。

畢竟會寧伯雖然尊貴,但是也調離到京師了,只能作為靠山,如果事事依靠,那也是遠水抵不上近渴。

西寧李家之所以這樣興旺,讓於謙側目,就是西寧李家本身的實力就足夠雄厚。

因為西寧李家不僅僅在衛所任職,還是土官。

西寧李家,祁家,陳家,都是西寧土司,各自有各自的土地。而當初李英下獄的重要罪名之一,就是李家侵吞民戶七百余戶。

李家將朝廷的百姓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之內。

而七百余戶是什麽概念。在明代平均一戶有四五人。七百戶也就是三千多人?而之前官府档案之中,西寧百姓總共才一萬五千多口。

也就是李家侵吞了近五分之一。

而且這僅僅是侵吞,還不算李家原來的擁有的人丁。

這也是為什麽仁宗皇帝優撫李家的原因,因為在西寧這個地方,李家的人丁未必比西寧衛的人馬少。

而李家還在西寧衛中任職。更加自己的影響力滲透進西寧衛之中。

近乎割據的局面了。

朝廷未必對付不了他們。但是實在是鞭長莫及一些。

所以即便不看會寧伯的面子,西寧李家也稱得上地方豪強。

甚至不用調查,茶馬走私貿易如果能繞得過西寧李家,才是咄咄怪事。西寧李家也是松潘各部惹不起的大人物之一。

西寧李家而今主事者,乃是李家二房李文,乃是會寧伯李英的侄子。坐鎮西寧倒也是有些戰功的。

不過於謙細細探查,李文的戰功也是多借助李家的實力而已。李文的實力用多少能力,倒是未必。只是李文在政治上足夠敏銳。

似乎與現任會寧伯李詠溝通過。當於謙一上任,他就過來通秉內情,將茶馬貿易的內幕一古腦捅給於謙。

以求代罪立功。

於謙之所以能夠這麽順利的將走私路線一一封鎖起來,其中未必沒有李家的幫助。

這卻是丘浚所部知道的。

可惜,即便這樣於謙也不能放過李家。

倒不是於謙小氣,翻臉不認人。而是於謙太明白了。如果朝廷在西寧衛沒有足夠的話語權,那麽茶馬貿易而今整頓過後,不過兩三年,就會變成原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