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2/2頁)

而這明報一刊,銅板又是好紙。幾十篇文章政令,內容比一卷書相比不差多少。要知道古代一書籍字是比較大。一般沒有多少內容。

按照市場價的話,一錢銀子,或者更多一些,才行。

不過,朱祁鎮也知道印刷的越多,成本就越低了,而且經廠最大成本,反而是一整套銅活字,好幾萬兩之多。

其余的成本就低多了。

而且朱祁鎮更看重是明報的影響力,為了這影響力,虧本多銷,朱祁鎮也不在乎,如果真一刊銷售數百萬冊,估計就能回本了。

即便是補貼一點,也不過每年幾萬兩銀子,朱祁鎮砸的起。

商輅還能說什麽。只能說是。

商輅回去之後,於正統二十四年六月正是刊法第一期明報。這一分因陋就簡的報紙,最後發展成為龐大的報業集團。卻是除卻朱祁鎮之外,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

石頭砸下去,到各地的反饋上來,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必然,不可能今日發出的信號,明日就有了反饋。

朱祁鎮就開始處理他一直掛心的徐州水利的問題。

王永和也不敢怠慢,將阮安也帶過來,拜見朱祁鎮。

阮安已經很老了。

白發蒼蒼,手持一根拐杖。見了朱祁鎮就要行禮。

朱祁鎮立即上前幾步,攙扶住阮安,說道:“阮老何須如此?”

阮安說道:“陛下,禮不可廢。”

如今太監之中,得海內之望的人,只有阮安了。

阮安而今身上沒有任何官職,只掛了水利學院院長的職務,但是此刻誰也不敢將阮安當成一個太監來看。

不僅僅是阮安教出了數以百計的弟子,而且是阮安在水利上的成就,與個人道德品質。

阮安在水利上的成就,非常高。

他本來就是更擅長建築,但是多次治水之後,以及之前老臣不在了,阮安就是大明在水利方面最擅長的人了。

阮安也寫成一本書,總結了大明開國以來所有治水的辦法,並呈給了朱祁鎮。

朱祁鎮題名為《大明水法》,成為水利學院的教材,也同樣要求各地方官員必讀。當然了雖然這一本書是阮安寫出來的,但是這裏面的內容,卻並非都是阮安獨創的。

他其實是一個總結者,或者是集大成者。

除此之外,阮安在人品上無可挑剔。

他待詔一職,再加上各種賞賜,每年少說也有千兩白銀的進項。雖然比起一些達官顯貴不算多,但是對阮安一個老太監,無子無女,卻不算少了。

但是他不置田宅,不捐佛寺,而是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水利學院之中了。

似乎是因為自己無後,而將水利學院的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