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2/2頁)

黎思誠對這些老臣半夜是客客氣氣的,黎思誠說道:“而今明寇大軍在雲南,廣西,傳言有三十萬大軍之多,不過孤從來不信,明寇大軍一直在北,在南方各地不過一些老弱病殘而已,縱然有百萬之眾,也不過是為我朝送軍械來的。”

此言一出,黎朝文武轟然大笑。

似乎四十年前那一場戰場,給他們帶來了無比的信心。這種信心即便是現代讓他們面對明朝的大軍,或許有一些忌憚的,但是決計沒有害怕的情緒。

黎思誠微微一頓,說道:“不過,明寇依舊是大國,本朝不能與之相比,但是越是如此,本朝就越不能示弱。今日明寇要兩州,明日再要兩州,那麽北方天險,非我朝所有了,明寇就能長驅直入升龍城下。”

“歷代先祖之經營,就要毀到我們手中。”

“孤寧死,也不敢讓寸土。”

這一句話,卻能將氣氛一下子轉向嚴肅了。

一時間黎朝文武大臣紛紛出列說道:“臣等願意追隨大王死戰。”

黎朝立國之基,就是後黎朝太祖對明朝的勝利,甚至可以說沒有這一場勝利,就沒有後黎朝的誕生。

也就沒有這麽多依附後黎朝大臣們。

所以,在抗擊大明上,後黎朝內外從來沒有那麽多雜音,即便是有一些雜音,他們擔心的也從來不是該不該打,而是能不能打的過。

黎思誠見狀,也就安心了不少。

作為剛剛登基的大王,外有大明的外患,內有權臣做坐大的內憂,他心中反復思量,如何坐穩這個位置,也有過很多想法的。

有一天他可以確定,那就是他對外決計不能有半點妥協。

後黎朝不管是民間與官場,太多太多的利益者都是四十年前那一場戰爭的受益者,他有一絲退讓,立即被上上下下唾棄。

即便身為安南國王,他也要順應民意。

既然對大明不能退讓,只能借機掌控這一股力量,成為主張強硬對待大明的主導者,自然能夠將很多人吸引在他的身邊。

他的政治權威就變大了。

不過,其中分寸,卻要拿捏精當。

既要強硬的對待大明要求土地的做法,又不能與的大明撕破臉。既要鬥爭,要要講究方法。

不過不管黎思誠怎麽做,但是大國之間的對抗,都是需要實力的。

所以黎四誠立即下達了擴軍的命令。

將安南十三萬常備軍,擴張到二十萬,並將主力出發到兩國前沿布置。

這個舉動更是穩固了黎思誠的地位。

無他,原本十三軍隊之中,權力結構都已經固定了,縱然黎思誠也不能輕易改變,但是新擴軍七萬,黎思誠就有大把機會,安插自己的人手了。

再加上調動軍隊的軍事行動,升龍城附近都在黎思誠的掌控之中。

他的位置更是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