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2/2頁)

說是耕讀人家,但是有幾個真的是耕了?

所以,這種定額的地租對他們也是方便。

但是對朝廷來說卻未必方便了。

一田二主,但是朝廷黃冊之上,卻只能有一個名字。有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想想就知道這上面要多事了。

除此之外,還有官田的問題。

甚至說官田是最開始用永佃制度的,原因很簡單,朝廷文武百官哪裏有精力關注土地收成,直接將官田的地租當做一種特殊的稅種,加到官田之上,跟著賦稅一起上繳衙門就行了。

這也就構成了江南官田重賦的原因。

官田都是好田地,甚至嚴禁買賣,但是還是有人賣,本來即便是賣,賣的也是永佃權。但是官府很少直接管理官田。

就讓官田有了二地主,即他將永佃權賣給農民,從中間又抽了一成。

這也是永佃制度的問題所在。

在明代永佃制度大抵是一田二主,但是到了清代甚至有了一田三主,一田多主。

讓地主的生產屬性越發淡了,反而金融屬性,也就是食利屬性也就越發明顯了。

這也是本朝為什麽要土地改革的原因。

不清理這個階層。農民的產出就會被一層層的剝削,最後國家收不上來稅,農民不堪重負,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就無法改變。

當然,這是永佃制度走到末期的時候。

而今永佃制度正是初生之時,散發著勃勃的生機,特別是大明開國以來,一直鼓勵開墾荒地。很多農民都自己開墾荒地,將土地的田底也就是土地所有權給地主,自己保佑田皮,也就是土地的耕種權力。

之所以這樣做,卻是因為很多原因,比如說成本。

開荒是需要成本的,但是真正幹活的百姓偏偏什麽資本都沒有。比如官面上的事情,畢竟有些時候,是不是荒地,不是你說了算,而是官面上說的人說。

能不能開墾也是要有人出面的。

這個制度,也極大的刺激了開荒。

最少朱見濬雖然感到麻煩之余,對這一個制度並不是多反感的。

就這樣朱見濬每日就做不完的事情,即便有張懋等人分擔一些,但依舊很忙,一邊忙碌一邊將江南的大致情況從文書之中看得七七八八了。

寇深自然也不會真將朱見濬當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吏員。

在朱見濬埋頭苦幹一個多月之後,寇深派人去請朱見濬了。

朱見濬自然也是明白這一點,他不可能一直待在這裏的。

寇深見朱見濬的時候,屏退左右,相互行禮,自然是以對待太子的禮節來招呼朱見濬,兩人寒暄了幾句,寇深看著書桌上已經被朱見濬整理過的文書,輕輕一笑說道:“太子的算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