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2/2頁)

但是他心中嘀咕,但也是無可奈何,最少而今他只能按照這個辦法來做。

其實這些工作雖然繁瑣,但是朱見濬是可以勝任的。

而且朱見濬很明白,父皇派他過來,並不是讓他來做這些事情的,是讓他關注百姓民生。

所以當事情上了正軌,張懋等人可以代替他之後,或者說朱見濬的新鮮感之後,將注意力放在當地百姓身上。

首先當地百姓是怕官的。

雖然朱見濬是以吏員的身份出來的,為了讓朱見濬辦事方便,寇深給他蓋上一個七品的官職。

這個七品的官職,在朱見濬眼中,不過是一個芝麻綠豆一般的小官,但是對當地百姓來說,卻是非常大的官職了。

與知縣老爺一般大。

足夠讓他們戰戰兢兢了。

朱見濬也是好了好幾天才與他們混熟了。

才明白當地的情況是怎麽樣的。

首先,大部分村落之中其實都是小家庭組成的,也就是父母兒子兒媳再加一個孩子,這樣的結構。

所以很多人在電視看到的大宅門,一家人多少人聚居的情況,並非沒有,但是並不普遍,大部分百姓過的日子,其實與後世家庭結構差不多的。

如果家裏人多,老一輩都會主動分家。

很多時候,是養不起的。

因為在村子裏面,生產資料是固定的,產出也是固定的,天下剛剛太平那幾年,還有荒地足夠開墾。

但是時過境遷,早就沒有荒地了。

所以村子裏面有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到外面討生活了,為人佃戶什麽,當貨郎,出城裏賣力氣的,各種方式都有的。

普通百姓是沒有能力將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的。

分家也就成為必然了。

而嬰兒高居不小的夭折率,也讓普通人很難有多個孩子,大部分也不過是養育一兩個兒子而已。

甚至為了養兒子,有溺死女嬰的傳統。

只能是一個悲劇。

而男耕女織,更是精確的描述了這個時代生產面貌,特別是這一帶臨近太湖,是傳統的絲綢生產區,養蠶更是數百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

所以每年糧食收成,養蠶賣繭是收成。這兩種收成加在一起,固然在百姓依舊過得緊巴巴的,但是已經超過了大明大部分地區了。

而這些鄉下所產出的蠶繭蠶絲,源源不斷的流入蘇州,支撐起蘇州的幾萬台織機,更是支撐起蘇州,這個大明超過兩京的大城市。

江南手工業不僅僅是絲綢紡織,還有很多東西,江南財賦甲天下,固然有江南的土地肥沃,但是更多是這些手工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