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家族

朱見濬說去就去。

帶著百余人的護衛,騎著高頭大馬去惲家而去。

剛剛過了毗陵,就看見這一帶的農田水利措施比一剛剛那一片土地強上不少。朱見濬畢竟是在西北主持過水利工程,最基本的見識還是有的。他能看得出來,這一帶很多溝渠都是新挖出來的。

當然了,這個新挖出來的溝渠工程量並不大。

但是朱見濬估計,也要數百個勞力工作大半個月吧。

朱見濬問於冕說道:“武進縣最近有修繕水利嗎?”

於冕搖搖頭說道:“沒有,武進縣令最近也忙著配合我們清丈的。”

清丈土地可以說是而今朝廷最重視的一件事情。所以波及之處,地方官都忙活的四腳朝天,有的想配合欽差,弄出政績來,有的想將自己搞的事情給擺平,將屁股擦幹凈的。

所以縣裏的一些工程也就停了。

比如水利工程。

朱祁鎮多次下令勸農,並號召地方官興建水利,地方上也有很多小工程上馬,原則上只有府縣有財力,上面是不會不準的。

但是大部分縣令做的都是將來清丈的人送走之後,再修水利不遲。

“這是誰修的?”朱見濬說道。

於冕說道:“我打聽過來,就是惲老爺子之前召集惲家各方,大家出前出力,將這一帶的水渠重新修繕了一遍。”

朱見濬心中暗道:“又是惲家。”

不管願意不願意,想與不想,都是一個事實。

那就是大明數百府縣,其實真正管理的並不是百姓,而是這樣大大小小的家族,或者說士紳。

還有縣城這巴掌塊大的地方。

總體上來,而今的土地兼並並不算嚴重,但是縣令依然不可能直接管理幾萬或者十幾萬百姓,只能靠著管理這些家族士紳,由他們代為管理百姓。

百姓要與官府對話的時候,由這些人去官府說項,而官府有事情要辦的話,也是讓這些人交代給百姓。

這也是為什麽?朱祁鎮一直培養勛貴集團,但是整體上來說,勛貴集團在面對士大夫集團,依然是弱勢一般。

因為士大夫所代表,就是這個階層。

是一個皇帝也不可能動搖,只能合作的階層。

幾乎每一個大家族,還是當地的士紳名流都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或者說公共義務。比如修橋鋪路,修繕水利等等。

在歷史上大明財政進一步崩潰之後,太多的社會責任就讓渡給這些士紳了。

朱見濬距離惲家老爺子所在地方,上店村越近,就越發看到惲家的善行,路邊有很多石碑石刻,說明惲某某在某某年,在某某的幫助之下,出了多少錢,修繕了這裏的道路,又或者修了這個橋等等。

朱見濬還讓侍衛去打聽一般。

這裏姓惲的人已經很多了,自然沒有惲家不好,連一些外姓人,也都說惲家老爺子,仁德仗義,卻是說去年大水的時候,武進這裏也是有水患的。

縣裏面還沒有放糧,惲家老爺子已經拿出惲家的糧食,放糧給百姓,可以說是活人無數,武進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對惲家感激不盡。

朱見濬心中卻很是復雜。

一方面,朱見濬不得不承認惲家的功勞。

在很多方面之上,惲家都幫助過朝廷維持局面,可以說是大明統治天下的得力助手之一。

但是朱見濬同樣看見一件事情。

那就是這裏方圓幾十裏,與其說是大明的,不如說是惲家的土地,或者說就是惲家的,帶地契那一種。

這種地方勢力盤踞,卻也不是朱見濬想要看到的。

別的不說,惲老爺子一聲令下,附近的莊子裏面。拉出幾百上千壯丁,應該不成問題的。

等到了上店村,朱見濬遠遠聽見了讀書聲。

孩童幼稚的讀書聲,在朱見濬聽來分外悅耳。

無他,雖然大明歷代皇帝都是很重視推廣學校,但是大多數政策都是失敗了。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沒錢。

養活一個讀書人,是需要很多強的,大多數百姓都沒有能力承擔這筆開銷。所以,除卻府縣的儒學之外,朱見濬很少其他學校。

但是就在這裏,朱見濬看到了惲家的學堂。

就在高大的祠堂前面有一排房間,此刻就有人正在教授下面的人讀書,從年齡來看,從五六歲鼻涕都北海沒有幹的。還有大半人高的半大小子。他們讀書進度也不一,全部考老師把握了。

很多人大概習慣後世一個班一個班的教學,但是在這個時代私塾之中,各種年紀的學生摻雜在一起教授,才是常態。

“貴客何來?”就在朱見濬等人進了村落,在私塾外面停了下來,聽了幾句對論語的講解之後,就有人來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