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武學

朱祁鎮登基這麽多年來,唯獨正統十四年那一年,瓦刺兵鋒直逼北京之外,其他的日子,總體上來說是蒸蒸日上。

不去說大明其他地方的水旱之災如何,但是在北京,在河北,雖然也有各種異常天氣,但卻對莊稼影響不大。

即便是今年四月份有一場大冰雹,造成了不小的減產,但是卻不至於要餓死人的地步,更不要說,大明京營每年砸下數百萬兩的軍餉,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流入河北各地了。

士卒百官勛貴的消費,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

在加上少府以京師為中心,不知道安置了多少工廠,所產生聚集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只是百姓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他們只是知道當今陛下登基以來,雖然小有波折,比如當地人之中,有不少從軍,死在外面了。

但是總體上來說,大家的日子一日好過一日。

這才是百姓們近乎自發的聚集在一起,造成這樣的局面。

劉長也不知道這一點。

好在天黑之後,城裏的人也少了。

劉長費了好大力氣才找到武學了。沒有想到此刻武學還有人,只是別的事情都辦不了,只是先給他辦了宿舍。也就是官房。這種官房一般是一個小院子。

對,在武學之中很多學子都是有官身的。

有世職,這些都是家裏有背景的。往上數幾代都是在軍中混的。還有就是立了功勞之後,才能來到武學入學的。

就比如劉長。他就是放棄了千戶官職得了一筆銀錢賞賜,還有在武學的學習的機會。

這就是現實。

有些東西,是你在戰場之上不知道立下多少功勞,用命換來的,但是對某些人來說,是一出生都有的。

面對這樣局面,朱祁鎮也沒有太的改變辦法。

畢竟在軍中,朱祁鎮所信賴的大將,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衛所世襲軍官出身,他們是老朱家的基本盤。

朱祁鎮只能做到這一步了。不過他相信人的自我代謝,雖然雙方的起點並不能算公平,但是從數十萬大軍之中挑選的年輕軍官們,在未來決計是能超過勛貴將門的。

這個也只能自己去爭取了。

畢竟任何東西只有自己能守住的東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不如別人施舍你,命運安排你的也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失去。

劉長來到自己的院子裏面,卻發現已經來了幾個人了。

劉長一一問好,攀談幾句,都是年輕人,也都是軍人,彼此之間就熟悉起來了。

一個叫湯胤。乃是東甌王湯和之後,言語之間,一心一意想要恢復爵位。倒是志氣昂揚,只是在劉長看來,有幾分志大才疏之感。

一個叫劉福乃是寧晉伯幼子,寧晉伯就是劉聚,劉聚因為在安南之戰的功勞封了一個伯爵。而劉福是幼子,爵位是沒有他的份了。自然要送到武學之中,好生學習了。

還有一個叫孫錯,乃是才復爵三四年的會昌伯孫繼宗的孫子。

另外一個乃是張傑,聽口氣是讀書不成,這才轉到武學的。

劉長立即知道,這張傑也是有後台的。否則並不那一個人都是那麽容易讀書不成,轉到武學的。最少家裏有一個四五品的官職。

劉長這才知道,真正寒門出身的,估計也只有他一個。

他甚至不是寒門,他是流民出身。

不過劉長而今也在軍中摸爬滾打好幾年了,一些交際手段,早就練出來了。

比起這四個年不滿二十的年輕人,劉長有時間擺弄他們。不過一會兒功夫,三個人都熟悉起來了。

劉長卻也問出了他最想問的問題,道:“武學情況到底是一個怎麽樣的情形?”

劉長雖然在十一月就到了,但是真正上課卻要到明年春天了。

而幾日就到聖誕節了,湯胤等人也都放了幾天假,無他,但凡在武學教書的人,都是身上擔任官職的,聖誕節的時候,他們都要去皇宮。

老師們都走,學生們自然要提前放假了。畢竟在皇宮赴宴,都是要提前準備的。

劉福說道:“劉兄,你算是問對人了,家祖曾經管過武學。在武學之中,很有人脈,我也在武學裏面讀了一年,對其中情況更是了如指掌。”

“當今陛下初建武學的時候,還是一個草台班子,不過分上中下三舍而已,考試定能不能進三舍。這三舍都有自己要求。”

“這些年,武學一直增添,現在已經分為五年制了,第一年學習文字與搏殺之法。有些從下面來的軍官,不通文字,就要在第一年學好,有些家境優渥,這搏殺之術,家裏就下不了狠心,就只能送到武學來學了。”

看起來很簡單,卻是一個基層軍官的基礎。

很多時候,對一個最底層的軍官,什麽高大上的兵法都沒有什麽用處,有用的反而是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