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2/2頁)

北方一個縣的夏秋兩稅大抵就這麽多,當然大縣小縣有所不同,與江南重賦是沒有辦法相比的。

其實這個現象,於謙也有發現,要知道馳道並非火車,馳道與馳道之間相隔幾十裏就會換馬,所以馳道站點,要比火車站點更加密集。

而每一個站點都有倉庫。

於謙心中其實已經有所猜測了。

不過,民夫所言驗證了於謙的猜測。

民夫說道:“繳納的賦稅,而今都運到這裏就行了,不過是前後腳的功夫,可省了大力氣了。”

南方重於糧,直接表現為江南重賦,而北方重於役,就是指北方各縣運輸到邊關的糧食。

於謙是做過地方關的,也是他提出很多地方運輸到邊關的糧食,七石不能到一石。

單單看著這一點,似乎是一個大大的善政。

於謙說道:“可有什麽壞處?”

民夫嘆息一聲,說道:“如果說壞處,就是這裏了。”民夫一指面前。

雖然馳道號稱能日行一兩百裏,但是一般不趕時間,很少會這麽做,不說換馬休息的時間,單單在馳道上奔馳的馬車,滋味都不是那麽舒服的。

想想沒有什麽減震的馬車奔馳起來,那種搖晃的滋味,想想明白了。

一般來說,奔馳一站,就會休息一會,然後再奔馳一站,這樣一站站接力前進。如此一來,就給各個驛站來說,是一個發展的機會。

但是,對百姓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無他,驛站的經費乃是朝廷與地方共同負擔的。

甚至說,驛站的經費大部分都是地方籌借的。

但是驛站的經費是一個無底洞。

大明剛剛開始的時候,對驛站的使用,還是有嚴格規定的,只有在兵部領了牌照才能使用。但是隨著法度松弛,很多人都無限制使用驛站。

這樣就出現了大量的虧空。

要知道驛站是不用給錢的。

朝廷給的經費是有限的,但是虧空是無限的,就會攤派給地方。而地方也沒有那麽多經費,更多讓百姓來承擔這樣的經費,或者讓百姓來服役。

百姓的各種重役之中,驛站就是其中之一。

而今馳道通行,朝廷下撥的錢糧多一點了,但是同樣的問題仍然存在著。甚至比以前更嚴重了。

但是即便如此,這個民夫還是說道:“其實,這也沒什麽,比以前要好多了。”

是啊,比起之前跋山涉水肩抗人推,將糧食運輸到數百裏外去繳納賦稅,而今在家門口出些力氣,已經好上太多太多了。

於謙雖然沒有當初說些什麽,但是將這一件事情記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