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徐有貞致仕(第2/2頁)

這給很多人內心之中極大的震動。

畢竟從小讀的書一下子被否定了。

這種思想上的震動,自然要反應在其他方面,絕對不僅僅是各種思想發萌那麽簡單。

而這個時候,朱祁鎮的變法,為了很多商人開了綠燈,於是他們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寒窗苦讀多少年,卻比不上一個讀書不成的商人。

這種心靈上的打擊,也是一個原因。

再加上,社會繁榮,商業化加快,各種誘惑的增加,等等原因,讓很多官員的品行,都大不如前。

這並不是一個兩個的問題,而是一個普遍的,群體性的問題。

就好像而今老人都說現在的年輕人受不得委屈,動則辭職一樣,在朱祁鎮登基的時候,大明官員之中,有大量理學信徒,他們過著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堅守道德品質,當然了,有時候也是老頑固。

但是而今,這樣的官員大大減少了。

朱祁鎮也要承認,這也有他的原因。

因為這樣的官員,都是新政的強烈反對者。

朱祁鎮不得不讓一些品行上有瑕疵的官員上位,比如徐有貞,比如李秉。這也給了很多官員一個信號,那就是官員秉承上意才有用,至於品行不品行的,並不重要。

如陳鉞一般的官員,更是普遍現象。

這樣的情況,朱祁鎮並非沒有想過有所作為。

只是變法為先。

朱祁鎮不希望一次次整頓官場的行為,打斷了變法。

此刻,他深刻的感受到王安石的無奈。

王安石未必不知道下面的官員是什麽東西?但是變法這個概念,在儒家話語權之中天然不受歡迎。

想要推行變法,還真需要這些原則性不強的政治投機者。

朱祁鎮也是一樣的。

而且他雖然大規模的行動沒有,但每年都查處好幾個民憤很大的人。只是這種風氣已經形成,很難挽回。

而今大明的風氣,雖然不至於連春宮圖都能當眾談論,但是很多人都不諱言利。並不覺得談論利益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官場之中也是如此。

大明官員整體道德水準的下滑,其實也是必然。

只是比歷史上來得早了幾十年。

歷史大明這種情況,在正德年間,正德年間是一個轉折點,在正德之前,與正德之後官場的風氣完全不同。至於到了萬歷之後,更是當官就是為了搞錢。

如果一個官員不能搞到錢,兩袖清風,這並不是榮譽,反而是羞恥。

面對這個的情況,徐有貞很現實的說,想要整頓吏治,提高官員俸祿是不得不為的事情,雖然難聽,但卻很現實。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朕知道了。”

徐有貞行禮說道:“臣這就去了,臣祝陛下能致天下於大同之世,為大明另開一片天地。”

隨即徐有貞緩緩的退了出去,失去權力的他,一瞬間有些踉蹌。